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西里·普利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普利金(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 Пу́лькин,1922年1月1日,切列波韋茨省紐爾戈維奇村[1] — 1986年4月9日,列寧格勒州基洛夫斯克市[2])是一位蘇聯維普斯族作家、文學家、教育家。
生平
普利金出生於農民家庭。畢業於季赫溫市(Тихвин)的廠辦學校(фабрично-заводского обучения),之後畢業於師範專科學校(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техникум),在學校擔任教師。
後曾參加蘇德戰爭,擔任迫擊炮手。在布達佩斯打過勝仗。
1950年代,普利金在列寧格勒州卡普申區(Капшинский район)領導「先鋒」(Авангард)集體農莊,並擔任區黨委書記。
1970至1980年代,生活在基洛夫斯克市(Кировск),先後擔任教師、職業技術學校(ПТУ)校長。
普利金去世後安葬於基洛夫斯克市公墓。
創作
普利金成年後即開始寫作。1970年代中期,在季赫溫報紙《勞動光榮》(Трудовая слава)上發表了他的第一批紀實文學作品,講述了1950年代中期卡普申區集體農莊莊員的生活。
1981年,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童年的啟蒙書》(Азбука детства)在《北方》(Север)雜誌(第11-12期)上發表;1983年,該小說由「卡累利阿」(Карелия)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
此後他又出版了兩部中篇小說:《科爾比亞爾維的深水》(Глубокие воды Корбярви,1985年)和《重返童話》(Возвращение в сказку,1986年)。
他的作品主要描寫維普斯人的鄉村生活。沒有文字的維普斯文化,幾個世紀以來一直依靠口耳相傳。這一民間傳統有機地融入了瓦西里·普利金的創作。他通過親屬、近鄰和同村人的講述,重現了維普斯人遙遠和不久前的歷史事件。
代表作品
- 中篇小說《童年的啟蒙書》(«Азбука детства», 1981年)
- 中篇小說《科爾比亞爾維的深水》(«Глубокие воды Корбярви», 1985年)
- 中篇小說《重返童話》(«Возвращение в сказку», 1986年)
紀念活動
2016年4月10日,在位於帕紹澤羅湖岸邊的列寧格勒州季赫溫區帕紹澤羅村(деревня Пашозеро),學校建築上揭幕了一塊紀念瓦西里·安德烈耶維奇·普利金的牌匾。普利金曾擔任該地國營農場和當地學校的校長,之後在列寧格勒州基洛夫斯克市(г. Кировске)工作,並安葬於此[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