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瓦西里·舒克申
苏联导演、演员兼作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瓦西里·馬卡羅維奇·舒克申(俄語:Василий Макарович Шукшин,1929年7月25日—1974年10月2日)是蘇聯作家、演員、編劇和導演。出生在蘇聯阿爾泰邊疆區的農民家庭,擅長於農村題材。 [1] [2] [3]
生平
瓦西里·馬卡羅維奇·舒克申於1929年7月25日出生在西伯利亞。[4] 1933年,他的父親馬卡爾·列昂季耶維奇·舒克申由於參與「反農莊陰謀」被捕並執行死刑(23年後被平反)。[5][6] 因此,他的母親瑪麗亞·謝爾蓋耶夫娜(娘家姓波波娃)不得不照顧整個家庭的生計。1943年,舒克辛在鄉村學校學習七年後,進入了比斯克的一個汽車技術學校進修。1945年,在技術學校學習兩年半後的他未能完成學業,便退學參與到集體農莊的工作中去了。[7]
在農莊工作一年之後,舒克申便離開了家鄉,起初在卡盧加和弗拉基米爾等城市從事金屬加工工作。1949年,舒克申又被徵召入海軍。他最初在波羅的海艦隊擔任水手,隨後在紅旗黑海艦隊擔任無線電操作員。1953年,由於胃潰瘍,他被退伍並返回家鄉。通過高中畢業的自學考試後,他成為一名俄語教師,後來回到家鄉擔任學校校長。[7][8]
1954 年,舒克申曾進入全聯盟國立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師從米哈伊爾·羅姆和謝爾蓋·格拉西莫夫,並於 1960 年畢業。在學院學習期間,舒申克加入了蘇共,並且首次在馬倫·胡齊耶夫執導的電影《兩個費多爾》(俄語:Два Фёдора)中擔任主角,並出演了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畢業作品。
1958年,他在雜誌上首次發表了一篇短篇小說《二人同車》。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Сельские жители》於1963年出版。同年,他成為莫斯科高爾基電影製片廠的導演。他編劇並執導了《Живёт такой парень》(《有這麼一個小伙子》) 並於1965年首映,在列寧格勒舉行的電影節(Всесоюзный кинофестиваль)上取得了最高榮譽,並在威尼斯第十六屆國際電影藝術展上榮獲金獅獎。因此舒克申榮獲勞動紅旗勳章(1967年),並被授予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傑出藝術家稱號(1969年)。
舒克申的作品聚焦於當時普通蘇聯民眾的處境。他的電影中既充滿幽默,又常常伴有憂鬱。
Remove ads
作品評價
舒克申把大量筆墨用在了農村上,其主題大多為探討關於道德和靈魂的問題。因此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其作品中的人物不同於其他蘇聯時期作家,他向讀者觀眾們展示的不只是生活中的積極面,還有陰暗面,作品中角色的生活經歷也較為坎坷。舒申克希望借作品來引發對人良知的思考以及對普通人命運的同情。[10][11]
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