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丹·梅亞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丹·梅亞蘇(法語:Quentin Meillassoux,1967年10月26日)是法國著名哲學家,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是人類學家克勞德·梅亞蘇英語Claude Meillassoux的兒子,也是法國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學生,現在巴黎第一大學擔任哲學教職。

事实速览 甘丹·梅亞蘇Quentin Meillassoux, 出生 ...
Remove ads

生平

1988年,他考上了巴黎高等師範學院,並於1991年在貝爾納·布爾熱瓦(Bernard Bourgeois)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標題為《神之非在:論潛在的神》(L』Inexistence divine. Essai sur le dieu virtuel),這篇被廣為稱讚的論文至今尚未公開出版。在巴黎高等師範大學期間,他參加了阿蘭·巴迪歐和伊芙·杜魯(Yves Duroux)在當代法國哲學國際研究中心的開設的課程。

影響

在他的第一本法文著作《有限之後》(Après la finitude,2006)的序言中,巴迪歐指出,梅亞蘇的哲學為當代思想引入了一個全新的路徑,並超越了康德主義懷疑論教條主義之間的二律背反。《有限之後》被雷·布拉西耶英語Ray Brassier翻譯為英文,而格拉厄姆·哈曼英語Graham Harman伊恩·漢密爾頓·格蘭特英語Iain Hamilton Grant、布拉西耶以及梅亞蘇本人組成了一個討論思辨實在論的哲學新潮流,對於梅亞蘇來說,思辨實在論的意思是,哲學不是思考是什麼,什麼存在的學問,而是思考什麼會成為可能,什麼可能存在的學問。即彼得·霍爾沃德英語Peter Hallward所總結的「實在並不僅僅只意味着如其所是的事物,而且也意味着它們存在着成為另一種樣子的可能性」,這就是需要通過「思辨」所觸及的可能性。

在《有限之後》中,梅亞蘇提出康德之後的哲學都是由他所謂的相關論(corrélationisme)所支配的哲學,也就是說,即認為我們不能絕對地去思考事物本身(le chose en soi), 而只能在現有的意識所能思考的對象的前提下來思考所有事物。

Remove ads

主要著作

  1. 《有限之後:論偶然的必然性》(Après la finitude. Essai sur la nécessité de la contingence)2006年Seuil版
  2. 《數與塞壬》(Le Nombre et la sirène)2011年Fayard版
  3. 《形而上學與超科學世界小說》(Métaphysique et fiction des mondes hors-science)2013年Vulcain版
  4. 《沒有生成的時間》(Time Without Becoming)2015年Mimesis版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