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甘國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甘國寶(1709年—1776年),字繼趙,號和庵,福建福州府古田縣人,清朝武官。官至福建陸路提督。
生平
甘國寶出生於福建福州府古田縣二十六都(今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甘棠鄉小梨洋村)。曾祖甘文亮;祖父甘元桂;父甘亨貴(?-1763),又名甘京侯[1]。母王氏(?-1756)[2]。次弟甘國閱;三弟甘國臣。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甘國寶隨家人遷居古田縣松吉鄉長嶺村,雍正四年(1726年)再遷居福州文儒坊[3][4]。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科武進士。乾隆初年任右翼鎮標中營游擊,改廣東春江協副將,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貴州威寧鎮總兵,後歷任山東兗州鎮總兵、江南蘇松鎮總兵、浙江溫州鎮總兵,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調福建南澳鎮總兵,同年調福建海壇鎮總兵,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調福建臺灣鎮總兵,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升福建水師提督,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任廣東陸路提督,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任福建陸路提督[5][6]。
家庭
夫人何氏;繼妻劉氏;側室張氏、陳氏、宋氏、許氏。有七子:長子甘維衡,陝西商州州同,娶邑庠生藍宗賢女;次子甘維棣,直隸候補州吏目,娶雲南恩安縣知縣汪任女;三子甘維榮,廣西鬱林營守備,娶國學生王廷對女;四子甘維清,聘刑部郎中沈澍女;五子甘維智,聘定海總兵林雲女;六子甘維善,聘候補郡司馬沈漳女;七子甘維平,聘乾隆四年己未科進士林學鳴女。有七女:長女適廣東督標營守府鄭得勝長男鄭傑;次女適廣東海口協副將蘇福第五子蘇學瞻;三女適廣東右翼鎮標守府翁國安長子翁鳴竹;四女適邑庠生陳映斗;五女適鄒宗泗;六女受聘劉朝寧;七女受聘謝庭堂[3]。
福州文儒坊甘氏後裔子嗣衆多,包括甘國寶玄孫女甘珪輝(陳籙夫人)及玄孫外交部官員甘沂(字子明,又名甘君暉)等[3]。甘國寶次弟甘國閱有五世孫海軍將領甘聯璈(字繹如,1875-1947,夫人為梁鴻志姊梁瑞珊)等[7]。
繪畫
甘國寶雖為武官,喜歡作畫,擅長繪畫山水與虎。他的指畫虎描繪各種姿態之虎,或走或臥,或伏或蹲;畫幅上常署「指頭生活」[8][9]。如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作品《虎》即為一例[8]。此作品原是台灣日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兼收藏家魏清德(1887—1964)的舊藏,由其後人捐贈該館,並於2011年12月6日獲文化部指定為重要古物[10]。魏清德曾在《臺灣日日新報》虎年新年的1926年1月4日漢文版4,為文介紹他收藏的甘國寶的《虎》[11]:34-35[12]。
戲曲
甘國寶的戲曲形象在閩臺地區流傳廣泛,相關戲曲創作包括:福州評話《甘國寶》(原名《玉持刀》)[13]、閩劇《甘國寶》[14]、歌仔戲《甘國寶過台灣》[15]等。
遺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