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生態生產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態生產力(英語:ecological productivity)是指生態系統生物質的產生速率,通常以單位時間、單位體積(面積)的質量表示,例如每平方米每天(gm-2d-1)。質量單位可能與乾物質或生成的質量有關。植物自養生物的生產力稱為初級生產力,而動物異營生物的生產力稱為次級生產力[1]

初級生產

初級生產是指從無機分子合成有機化合物。大多數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以光合作用為主,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生物利用陽光二氧化碳合成有機分子。[2]初級生產有時分為淨初級生產(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和總初級生產(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總初級生產計算初級生產者吸收到有機分子中的所有的量。[3]淨初級生產計算初級生產者的有機分子。淨初級生產還計算初級生產者吸收到的有機分子中的碳含量,但不包括隨後被有機體再次分解以進行細胞呼吸等生物過程的有機分子。[4]

次級生產

次級生產是系統中異營生物(消費者)的生物質生產。它是由營養級之間的有機物的轉移驅動的,代表的是將食物同化而產生的新組織的數量。次級生產有時定義為僅包括植食性消費者對初級生產者的消費[5](而肉食性消費者的消費稱為三級生產[6]),但更普遍的定義為各種異養生物產生的所有生物質。[1]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