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申時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申時行(1535年9月12日—1614年8月23日),字汝默,號瑤泉,致仕時號休休居士,晚號蘇菴主人,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四十一年狀元及第,累官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內閣首輔,諡文定。
生平
原名徐時行,為祖父申乾幼時蒙富裕的徐姓外兄怡竹翁收養之故。申乾後因怡竹翁晚年生子,謝絕其半數家產自立門戶。[1]申時行父親申士章好讀書,不欲經商,賴教書維生,然履試不第,致使家道中落,後因遭遇饑荒更加貧困。[2] 申時行少時亦曾於蘇州鉅富徐朴(尋樂翁)之孫徐履祥家中坐館為師,徐泰時、徐申均曾為其私塾學生,然徐朴與其祖父外兄並無關係。[3]
申時行生有異象,其父曾夢見一仙人蟾宮折桂,親手相贈,滿室異香,醒後時行降生。出生時膚如玉雪,左腿上卻生了一顆毒疔似的黑痘,醫生都以為無藥可醫。有一位老人看過後,卻認為這是大富大貴的徵兆,說道:「當年玉峰朱狀元(朱希周)也有過這樣的情形。」後果然痊癒。[4]
成年後容貌俊美,雙目秀麗、眉宇疏朗。[5]葉向高描述申時行外貌「玉色金聲,挺如松柏」,鄒迪光則稱之「冰顏雪色,照耀林莽」。[6] 性情溫和寬厚,為人風流藴藉,行事不侷促急躁。李廷機言其優容氣度:「如石湖風清,虎丘月朗,令人就者披襟豁懷,訢悅輸寫,油然不能捨去而樂爲之盡也。」[7] 能詩能文,且擅長書法,見過他的人無不親厚愛重之,惟少時好狎邪游,經同年摯友王錫爵勸諫方罷。[8]《耳談》中載有曾與之往來的一名麗妓之事。[9]
襁褓中能識字,十歲能文,亟受貞山先生陸粲賞識,十六歲為諸生,考試履冠,被譽為「經神」。[10]然早年仕途不順,鄉試三次落第,父親鬱鬱而亡後,方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應天鄉試第三名舉人(經魁),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會試第二十八名,廷對閣擬第二,世宗皇帝見他「詞札兼美」親擢爲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11]授翰林院修撰。徐階對他相當器重,與同僚言:「他日可當大任。」[12]
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祖父去世,以長孫承重丁憂家居時,思及祖父曾言自己本為申姓,因而四處尋訪親族,欲釐清事實。此時申氏五服內已俱無存世親屬,所幸其父親的遠房堂兄懷隱翁(其姐為袁洪愈妻)尚在,且熟知申氏世係,核實無誤後,申時行上疏請復歸本宗申姓。[13]
由於申時行善為文,且性格含蓄不爭鋒,因而深受張居正倚重信賴,得於其首輔任期內飛速晉升,與王家屏並列嘉隆之間進士入閣最速者。[14]王世貞《嘉靖以來首輔傳》稱「居正素暱時行。」,馮時可亦記載:「江陵與申相公至厚。」[15],顧大章〈朋黨記事〉[16]:「吳郡申公素為江陵所信愛。」沈瓚《近事叢殘》更曾蔑言:「(申時行)往亦失身為江陵宇下人。」
隆慶五年(1571年)升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萬曆二年(1574年)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四年(1576年)升詹事,五年(1577年)任會試副考官,升禮部右侍郎,同年改吏部右侍郎,六年(1578年)升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七年(1579年)升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八年(1580年)任會試正考官,十一年(1583年)升吏部尚書兼中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同年張四維丁父憂三年,申時行代理內閣首輔,十三年(1585年)張四維居喪將期滿時病逝,申時行正式出任內閣首輔,為政以維持局面、調和明神宗和御史等言官之間矛盾為主要基調,雖拯救不少觸怒明神宗者的性命,卻因此被視為「首鼠兩端」。
萬曆十九年(1591年)在明神宗和言官之間試圖調和立儲之事的爭議,被言官論劾,辭官回蘇州閒居。四十二年(1614年)卒,享年八十歲,贈太師,諡文定,賜葬吳山之南。 時人讚譽「未壯而仕,未艾而相,未耆而歸。勇退於急流,大隱於囂市。適適為園,休休為庵,署其堂雲:「有賦歸來順四時,成功者退;無心毀譽同三代,直道而行。」海內傳誦。」[17]
申時行於首輔任上開創「章奏留中」[18]及「經筵取消,改為進呈講義」[19],其本意雖為拯救雒于仁並讓不聽大臣講學的明神宗至少可以自己看點文字,這兩個慣例的養成都多少促成萬曆怠政,並徹底切斷皇帝與大臣們交流的渠道。
Remove ads
著作

《四庫全書總目》稱:「其相業無咎無譽,詩文亦如其人」。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則認為:「少師文藻婉麗,實出同時殿閣之右。」[20]清人杜蔭棠《明人詩品》評其文:「集中長律,鋪揚典麗,足令操觚者縮手。如老去空悲千里驥,秋來眞憶四腮魚,風度可想。」
著有《賜閑堂集》、《綸扉簡牘》、《綸扉奏草》、《綸扉笥草》、《書經講義會編》、《召對錄》、《申文定公賜閑堂遺墨》等。萬曆年間參與重修《明會典》。
家族
曾祖申周;祖父東城公申乾;父古愚公申士章。母王氏(贈一品夫人);繼母黃氏(封一品夫人)。重慶下。從弟申時德、申時化、申時傑。一妹,繼母黃氏所出,嫁中書舍人周正謨,生一子周之楨(萬曆四十一年進士)。
夫人為洞涇吳氏太醫院吏目吳元宣次女(1537-1616)[21]。 吳氏家族本不顯赫,但以多貴婿聞名,清人錢泳所撰《履園叢話》有相關記載。[22] 吳夫人一兄三弟,二弟吳之相孫女婿分別為崇禎進士徐沂、順治進士黃樞、葉子循。幼弟吳之佐孫女嫁天啓進士馮雲起,玄孫女嫁康熙壬戌探花彭寧求。清代狀元吳廷琛為吳之佐後人。此外陳允堅之妻,陳仁錫之母為吳夫人堂姐妹。
申時行與吳夫人育有有三子:長子申兆虬,早殤;次子申用懋(萬曆十一年進士);三子申用嘉(萬曆十年舉人)。二女:長女嫁萬曆二十三年進士李鴻;次女聘郭元尹,郭諫臣子。[23]。
申時行對女婿十分照顧,為長女婿李鴻置辦房舍,明顧公爕《消夏閒記摘抄》記:「文定壻舉人李鴻另建宅西城橋東,與相府彷彿,故吳中有『快活李大郞,傢伙丈人當』之諺。」並曾特為次女婿(後女兒未婚夭折)郭元尹聘請易經名家章穎(劉宗周外祖父)為師。[24]
王夫人之父名王俸,號寶榆,母親姚媼,育有二子王鉞王鑰及三女,長女即王夫人,次女嫁顧汝玉,贈宜人,其子為隆慶五年進士顧其志。[25]申時行幼年隨父母依外祖父而居,尚未出嫁的王宜人經常將其抱於膝頭,口授韻語。[26]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