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留尼汪灰繡眼鳥

繡眼科繡眼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留尼汪灰绣眼鸟
Remove ads

留尼汪灰繡眼鳥學名Zosterops borbonicus)是一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的小型鳥類[1],是留尼汪島上的特有種[2]。這種鳥的喙和腿均為鉛灰色,眼圈很不明顯;根據其在島上的地理分布,這種鳥的羽色出現了明顯的多態性,從頭、背顏色從灰色到棕色均有[3][4]。它們擁有高度社群性,經常呈小群活動,並且在繁殖期也並無領地性[5]

事实速览 留尼汪灰繡眼鳥,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分類

Z. b. mauritianus類群曾被許多學者認定為留尼汪灰繡眼鳥的亞種,但目前劃分為獨立的單型,即毛島灰繡眼鳥Zosterops mauritianus)。兩者統稱為馬斯克林繡眼鳥[6]

目前對於留尼汪灰繡眼鳥亞種的數量並不明確,多數學者認為只有一種,即指名亞種Z. b. borbonicus),而部分學者則認為有Z. b. alopekionZ. b. xerophilus兩種,分別對應近海和高地,但已經不再普遍認可[7]

描述

留尼汪灰繡眼鳥體長10.7—11.4厘米左右,雄性6.8—10公克,雌性7.3—11.1公克[7]。與橄欖繡眼鳥不同,其尾下覆羽為明顯的白色。其身體其餘部分的羽色變化較大,但通常比橄欖繡眼鳥的顏色要更淺。[8][7]該鳥通常為藍灰色,背部帶有棕色,飛羽為黑色,體側則為明顯的棕褐色,喙和腿均為鉛灰色。其眼睛呈栗色,眼圈非常不明顯,與橄欖繡眼鳥形成鮮明對比。由於其胸部和體側的白色羽毛,從而形成了「肩章」效果。幼鳥喙為黃色,而腿為粉紅色。[8][7]

該物種在地形和生態環境複雜的留尼汪島上呈現出明顯的、具有地理結構的羽色多態性。這種特徵起源較晚,很可能是由作用於少數基因位點的社會選擇或性選擇所致[3][4]。其羽毛表現出從灰色到棕色的顏色形態:北、東地區為棕背灰頭,南地區則上頸也為棕色,中、西地區為棕背棕頭;其餘灰背灰頭的物種主要位於島中部,很少出現在海拔700米以下。每種形態幾乎沒有中間體,在體重和體長方面也有不同,翅膀、尾巴和跗跖長度隨海拔增加,而喙長則反之。[3][4][7]

Remove ads

習性

留尼汪灰繡眼鳥在留尼汪島定殖後,儘管仍有不錯的飛行能力,但其擴散率卻顯著降低,出現了「行為性失飛」(behavioral flightlessness)的現象[3]。它們具有高度社群性,會組成6到20隻個體的小群體,在森林中成群喧鬧地移動,一起覓食、洗澡和休息。鳥群跟隨着某隻領頭鳥,在飛行時展示其白色的臀部斑塊。這種群集行為貫穿全年,與其他許多繡眼鳥在繁殖期轉即變為保衛領地的行為不同[5][3]

留尼汪灰繡眼鳥不僅會為自己理羽,還經常出現社交理羽的現象,且並不局限於配偶之間。[5]

分布和生境

留尼汪灰繡眼鳥可能於180萬年前從亞洲進入留尼汪島[9],而彼時橄欖繡眼鳥已經在島上定殖[10][5]。人們曾於19世紀嘗試將其引入布拉哈島貝島,但最終失敗[7]

這種鳥主要棲息於2,800米以下的林地、森林或花園中[11][7][8],並且已經適應了人造環境。

食性

留尼汪灰繡眼鳥會取食昆蟲、水果和花蜜,也是Angraecum striatum等蘭花和特有的寶珥花屬英語Trochetia物種的授粉者英語Pollinator。它們通常在早晨八點半到九點半之間,落在葉子或花序上,嘗試那些「看起來新鮮」的花朵,且通常從較低的花朵開始[12][10]。這種鳥有時會為了爭奪花朵資源而與橄欖繡眼鳥發生競爭,並通過群體策略不斷騷擾,有時能夠獲得成功;但如果自身遭到了橄欖繡眼鳥的入侵,則會主動避讓[5]

它們主要取食雙翅目昆蟲、甲蟲飛蛾等,而在昆蟲較少的冬季,會更多地取食水果,曾有損害低地私人花園和商業果園的水果的報道[5]

繁殖

留尼汪灰繡眼鳥繁殖期為9月至12月,有時也會延續到2月,且在8月也曾觀察到成鳥餵養幼鳥的情況;繁殖高峰期可能在10月至11月。巢有時呈鬆散的半群體形式,可在相互近至50英尺的距離內築巢,沒有領地性或巢穴防禦行為,「協助者」有時會參與餵養幼鳥[5]。在求偶過程中,雄性會在黎明和傍晚站在高處裸露的位置,發出響亮的歌聲[5],在求偶展示時,其白色的腋部和尾部非常顯眼。其鳥巢呈杯狀,由細長的植物莖構成,若在樹蔭中則覆蓋綠色苔蘚或灰白色材料(可能是地衣),而在更暴露的區域會用枯葉覆蓋,固定在1—5米高的樹枝上。每窩產2—3(偶爾4)個淡藍色卵;孵化期為10—12天。[7]

鳴叫

聯絡聲為多變的「chee chee chee」;鳴唱為多變的婉轉鳴聲[8],有時還包含對其他鳥類的模仿,音階上下變化,持續10—30秒[7]

威脅與保護

留尼汪灰繡眼鳥是IUCN認定的無危物種,1967年,種數量估計為556,000隻,而目前預計有10萬至50萬隻個體[11],而高地區域(海拔2000米以上)的數量則約為45,000隻[13]

圖集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