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留尼汪秧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留尼汪秧雞(學名:Dryolimnas augusti),又稱迪布瓦林秧雞(Dubois' wood-rail),是一種已經滅絕的秧雞科白喉秧雞屬的鳥類,地方分布於馬斯克林群島中的留尼汪島。其學名是為了紀念法國詩人奧古斯特·德·維萊勒(Auguste de Villèle,1858-1943),他對於留尼汪島的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好客的性格,使得眾多博物學家得以發現和探索留尼汪的洞穴。
1996年在留尼汪的烏龜洞(Caverne de la Tortue)發現了留尼汪秧雞的亞化石遺骸,並於1999年對其進行了科學描述。標本包括兩塊完整的跗跖骨、五塊椎骨、一塊骶骨、一塊喙骨、兩塊肱骨、一塊尺骨、三塊股骨、十塊趾骨和一塊左下頜骨的碎片。
骨化石的發現證實了留尼汪秧雞與白喉秧雞親緣關係很近。其大而粗壯的跗跖骨表明,它可能是白喉秧雞屬中已知最大的類群。
歷史上有一份旅行報告可能提到過該物種。1674年,西厄爾·迪布瓦在他的報告中提到了一種秧雞,命名為林秧雞(Râle des Bois)。該物種不應與留尼汪紫水雞混淆,也就是在同份報告中稱作「Oiseau Bleu」的生物。留尼汪紫水雞被描述為與留尼汪白䴉(以前稱為留尼汪渡渡鳥)一樣大,而留尼汪秧雞的體型可能接近普通秧雞。留尼汪秧雞可能是不會飛的,因為其翼骨與腿骨的比例類似於同樣不會飛的阿爾達布拉秧雞。
由於迪布瓦的記載是關於留尼汪秧雞的唯一歷史記錄,所以這種鳥類可能在17世紀晚期滅絕。考慮到阿爾達布拉島上的白喉秧雞中,無飛行能力種群可以在有鼠的環境中生存,但不能在有貓的環境中生存,因此留尼汪秧雞的滅絕很有可能是貓所致[2]:87。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