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留尼汪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留尼汪雁
Remove ads

留尼汪雁學名Alopochen kervazoi),又稱科爾瓦佐埃及雁(Kervazo's Egyptian goose),是留尼汪島上一種已經滅絕埃及雁屬鳥類[2][3],曾分布於留尼汪島。其親緣關係與埃及雁很近,體型相較下稍小,翼部骨骼(尺骨和掌骨)長度略微減小,而股骨長度略微增加;喙更短、與頭骨連接處延伸更深,呈半圓形,龍骨突前緣直而並不凹陷[4][5]。其飛行能力相比埃及雁可能稍有降低,其他特徵也表現出島嶼適應性[4]

事实速览 留尼汪雁, 保護狀況 ...

威廉·邦特科埃英語Willem Bontekoe曾在1619年便提及留尼汪島上有存在[6],但明確的描述僅見於西厄爾·迪布瓦英語Sieur Dubois1674年的一段文字:

一種野雁,比歐洲雁略小。羽毛也相同,但喙和腳更紅一些。相當美味。
Wild geese, slightly smaller than the European geese. They have the same feathering, but with the bill and feet red. They are very good [to eat].[7]

1974年,伯特蘭·科爾瓦佐(Bertrand Kervazo)在大法蘭西岩洞(Grottes des Premiers Français)發現其亞化石骨骼[7]。這是該物種的模式標本,目前存放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6];其他部分標本也存放於里昂第一大學留尼汪自然歷史博物館法語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 de La Réunion[8]

Remove ads

分類

1994年,格雷厄姆·斯圖爾特·考爾斯英語Graham S. Cowles通過對留尼汪雁的化石研究,將其劃歸到新屬Mascarenachen,並冠以學名Mascarenachen kervazoi以紀念最先發掘出化石的科爾瓦佐(Kervazo)。1999年,賽西爾·穆雷-肖維雷英語Cécile Mourer-Chauviré經過進一步研究,最終認定屬於埃及雁屬[4]

留尼汪雁與其親緣物種毛里求斯雁可能是埃及雁定殖於馬斯克林群島後,分別演化而成[9]

滅絕

早在1667年,弗朗索瓦·馬丁英語François Martin (Pondicherry)就曾描述過聖保羅湖法語Étang de Saint-Paul水禽遭到棲息地破壞,並批評道捕獵活動不可持續,這表明留尼汪島上的水禽曾遭到過度捕獵[6][9]。該物種可能的最後一次記錄是德拉梅爾韋耶(de la Merveille)1709年的一份清單,他聲稱鴨子和鵝「數量眾多」,但讓·費耶英語Jean Feuilley在1705年的留尼汪島動物目錄中卻並未列出水鳥,德·拉·梅爾維爾的記錄大概率是道聽途說而來的過時消息。因此,該物種的最後一次記錄便追溯到貝爾納丹神父法語Bernardin de Quimper1687年的報告[來源請求]。該物種可能在1690年代因過度捕獵而滅絕[10],引入的掠食者也有可能捕食蛋和雛鳥[7]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