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畝傍號防護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畝傍號防護巡洋艦
Remove ads

畝傍號防護巡洋艦(日語:畝傍うねび unebi ?)是舊日本海軍的外購防護巡洋艦(二等巡洋艦)[2],為日本向法國盧瓦爾阿特利耶和尚提耶公司英語Ateliers et Chantiers de la Loire所訂購,這也是日本第一艘購自法國的軍艦。本艦級只有單艘,因此本艦級也稱為畝傍級防護巡洋艦(日方稱為「畝傍型防護巡洋艦」)。

事实速览 畝傍 うねび, 概況 ...

本艦作為對清朝的戰爭準備之一,完工後即起錨返回日本,然而卻在返航途中,從新加坡出港後即告失蹤。事後日本方面多方搜尋無果,只能將本艦除籍[3][1]

本艦艦名來源於奈良縣畝傍山日語畝傍山[4]。在日本海軍的正式名稱為「畝傍艦(日語:畝傍艦)」[5]。除了「畝傍」一名外,候補名字還有「蜻蛉(日語:蜻蛉(あきつ))」、「磐余(日語:磐余(いわれ))」

Remove ads

設計和概述

Thumb
返航途中的畝傍號,剛離開勒阿弗爾不久

十九世紀80年代開始,為了應對日本與清朝之間日趨緊張的關係,時任海軍卿川村純義海軍中將提議增購軍艦。1883年(明治16年)2月24日,海軍卿川村純義海軍中將提交的海軍擴張八年計劃提案,希望從1883年度開始陸續新造「大艦」5艘,預計花費750萬日元[6]。經過一番修改,最終敲定於明治16-18年度建造「大艦」3艘[7]。其中兩艘即為英國承建的浪速級日語浪速型防護巡洋艦浪速高千穗),第三艘則為本艦[8]

本艦外觀上依然是舊式的機帆船模樣,有3根桅杆,不過安裝有着防護甲板,因此依然可以算作是防護巡洋艦。用蒸汽機航行時最大航速18.5節。

本艦主要武裝為克虜伯35倍徑單裝240毫米炮4門、克虜伯35倍徑單裝150毫米炮7門。輕型火力包括哈奇開斯57毫米單裝6磅速射炮英語QF 6-pounder Hotchkiss2門,諾典飛爾德4聯裝25毫米機關炮10座,以及諾典飛爾德11毫米10聯裝機槍4座。魚雷武裝則為4具356公釐(14.0英寸)魚雷發射管。

本艦比起日本同時訂購的浪速、高千穗兩艦,本艦艦體更窄,卻搭載了更多的大口徑火炮。

Remove ads

艦歷

1884年(明治17年),日本方面向法國下達造艦訂單,造價153萬日元。同年5月27日,本艦在勒阿弗爾造船廠開始動工[4]。同年6月5日,日本海軍將本艦正式命名為「畝傍」[2][9]

1886年(明治19年)4月6日,本艦下水[10]。同年10月18日,畝傍在法國人艦長指揮下,從勒阿弗爾出發返回日本[11][4]。日本方面返航委員為飯牟禮俊位海軍大尉等人[12]。同時艦上還有若干在日法國人家屬、以及造船公司70餘名員工同乘。同年12月3日,本艦離開新加坡,原本預定於12月14-15日抵達橫濱港[4][13]。但此後本艦即於南海失蹤[14]

同年12月下旬,日本派出扶桑海門日語海門 (スループ)兩艦前往土佐灣至八丈島一帶進行搜索[13];此外也有多艘外國艦船協助搜索工作[15][16][17][18]。然而搜索工作毫無進展,本艦已經徹底失蹤[4][19]。全艦乘員90餘人全部下落不明。

1887年(明治20年)10月19日,日本方面認定本艦已經損失[4][14]

由於這一事故,日本方面對法方的設計非常不滿,遂取消了本級原定的後續艦秋津洲在法國的建造事宜,而聘用英國人員進行重新設計、並在英國進行建造[20]。另外,日本方面獲取了船隻保險賠償124萬5300日元,隨後用這筆錢購買了另一艘軍艦千代田[21]

事故後本艦的建造尾款還有剩餘,因為日本方面並不急用,而法國方面也想取得這筆資金,於是用這筆款項為日本建造了一艘魚雷炮艦千島日語千島 (通報艦)。然而炮艦千島似乎也繼承了本艦的噩運,1892年(明治25年)11月30日返航途中,在瀨戶內海與一艘英國商船發生碰撞沉沒,艦上乘員74人死於事故,此即轟動一時的千島號事件日語千島艦事件[22][23][24]

本艦為日本海軍第一次使用「畝傍」這個名字的軍艦,但由於事故的陰影,人們認為這個名字不吉利,故日本海軍此後再無使用這個名字的軍艦。

Remove ads

失蹤原因

Thumb
青山靈園「畝傍之森」。左側為畝傍號的紀念碑,右側為千島號的炮管

畝傍採用了典型的法國式設計,船體舷側內傾,因此甲板非常狹窄;這一因素再加上高大的上層建築使高度與重量比很大,使得整艦的復原性(指船受浪搖晃傾斜後能迅速平衡的功能) 很差,這也算是法式設計固有的弊端了[25]。再加上本艦三根高聳的桅杆,以及艦上大量搭載的武器,使得復原能力不足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導致本艦很有可能在南海遭遇到比設計時還要更為猛烈的颱風時傾覆沉沒[26]。即使沒有遇到颱風,本艦在急速轉舵時也可能造成傾斜度過大的情況,如果在這期間遇到橫向的波浪的話,就很容易翻轉沉沒。不管具體情況如何,這種糟糕的復原性,是日本海軍最終放棄了法式設計、並取消了後續艦艇建造的一個重要原因[20]

另一方面對比來看,1954年(昭和29年)5月,也是在南海一帶,一個此前比較弱的熱帶氣旋急劇發育成為強勁的3號颱風,並導致辰和丸失事,之後有關方面進行的大規模搜索也是兩手空空,而且也是連一點漂浮物之類的都沒有發現。南海以及低緯度洋面上即使是在冬季也經常會發生颱風,而在當時遠洋氣象觀測體系還極為欠缺,在遠離陸地的海上經常有大量的颱風生成又散去,當時的人類大多對具體情況無從得知,因此本艦在海上遇到同樣的災難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過一般來說船隻失事後,多少總能找到點什麼;而本艦失蹤後,搜救隊伍卻連一點漂浮物都找不到。因此事件發生後出現了五光十色的言論,諸如「畝傍漂流到了南洋的某個無人島上並進行修理」[27],抑或「海盜奪取了畝傍並且拿來當作海盜船」[28],甚至還有「畝傍已經被清國軍艦擊沉」之類的說法[29],種種奇談怪論不一而足[27][30]。當時的冒險小說作者押川春浪甚至在其發表的小說中寫到,其實西鄉隆盛並沒有在西南戰爭中死去,而是登上了畝傍前往西伯利亞冒險去了[27]。後來又有傳聞說是本艦其實已經為俄國海軍所捕獲,這種傳聞在日俄戰爭期間進一步發酵,演變成了「俄國人捕獲畝傍後,將本艦作為波羅的海艦隊的一員正在向日本殺來」的傳說。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