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當我看見雲雀飛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當我看見雲雀飛起》(奧克語:Can vei la lauzeta mover,PC 70.43[a])是一首中世紀的世俗歌曲,作者為12世紀的南方遊唱詩人伯爾納·德·旺塔多恩。南方遊唱詩人(Troubadour)[1]指的是中世紀中期(約1100年-1350年)以古奧克語創作詩歌的作曲家和表演家,而此曲是南方吟遊詩歌中最古老[2]也最著名[3]的作品,保存至今的抄本中有三份手稿同時包含了此曲的文字部分與音樂部分,但彼此之間略有不同[2]。
詩體
此曲共有七節,每節八行,每行八個音節;每節行末押韻的形式都是ABABCDCD(此種詩體被稱作「Cobla esparsa」)[3]。全曲以第一人稱敘事,歌詞敘述一隻快樂的雲雀飛入陽光,忘記了自我,然後因為喜悅而跌落;詩人也希望他可以如此快樂,但由於他對一位女士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單戀而傷心沉悶[3]。本曲曲名即取自歌詞中第一節的第一句話[3]:
“ | Can vei la lauzeta mover de joi sas alas contral rai, ... 當我看見雲雀張開翅膀歡喜地飛向陽光,… |
” |
相關作品
此曲與其他兩首奧克語詩作一同出現在13世紀法語敘事長詩《紀堯姆·德·多爾》中[4]。一些學者認為,這首曲子啟發了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中的一段雲雀飛翔的情節(Paradiso XX:73–75)[5];其他人則認為但丁的靈感可能來自13世紀佛羅倫斯詩人邦迪耶·迪耶塔伊烏蒂的作品[6];也有人認為「雲雀飛翔」是十分普遍的意象,並不能作為詩作之間關連性的依據[5]。美國意象主義詩人艾茲拉·龐德也在他的作品《The Cantos》中二度使用了這首曲子的譯文[7]。
此曲在當代仍然被演奏著,並被收錄於許多錄音與專輯當中[8]。
曲例

註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鏈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