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疣突扁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疣突扁鯊( Squatina aculeata )是扁鯊科的一種底棲鯊魚[2] 。該物種是迄今為止已知最稀有的鯊魚物種之一,也是棲息在地中海的三種扁鯊之一。 該物種生活在水深30-500m深度的沙泥質海床。 [3]
Remove ads
體長
疣突扁鯊出生時體長在30-35厘米之間。成年雄性個體的體長為 137-143厘米,而雌性則為120-122厘米,最長可長到188厘米。 [4][5]
外貌
疣突扁鯊背部呈暗灰色至淺棕色,散布有極少形狀不規則的小白點,也有規則的深褐色小點。沒有眼斑。該魚頭部、背部、鰭根部和尾部均有黑色斑點。
該魚頭頂有大棘刺,向下排列直至背部。該魚兩眼之間有凹面,眼側噴水孔之間的距離小於眼長的1.5倍。該魚鼻須形如茂密的流蘇,長有前鼻瓣。
分布和範圍
疣突扁鯊的分布範圍由於種群衰退而不斷減少。該魚的分布範圍包括塞內加爾、岡比亞和塞拉利昂的大西洋東海岸,亦包括阿爾及利亞的地中海南部海岸線至東部海盆,以及從土耳其附近海域。疣突扁鯊亦可能分布於阿爾巴尼亞北部沿海。該魚在阿爾及利亞、撒丁島、馬耳他、利比亞、埃及、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塞浦路斯南部、克里特島和希臘西部的分布尚不清楚。 [6]目前,有學者猜測疣突扁鯊已在愛琴海滅絕。[7]
棲息地
習性
繁殖
疣突扁鯊為卵胎生物種。這意味着幼體在母親體內依靠卵黃髮育直至可孵化。疣突扁鯊的一代平均時間為15 年,因此它們的種群成長速度較快。每條雌性一次產仔數從 8 到 12 只不等。 [8]
保護狀況
疣突扁鯊在IUCN紅色名錄中為極危,其生存主要威脅為過度捕撈[6],以及地中海東北部沿海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海洋污染。地中海沿海眾多的城市、工業區和農田導致海水中重金屬濃度增加,其中最常見的金屬為是鐵 (Fe)、鋅 (Zn) 和汞 (Hg)。研究員均發現扁鯊的鰓、肝臟和肌肉組織的重金屬濃度已到可致中毒的危險水平。 [9]疣突扁鯊曾在地中海擁有頗為龐大的種群,巴利阿里群島一份1868年的統計顯示彼時扁鯊還是常見的漁獲,但自20世紀初起由於拖網的廣泛應用,疣突扁鯊的棲息地被大規模破壞,種群數量銳減[1]。1989-1998年間科學家對意大利北部水域進行了共9200次拖網採樣仍未捕獲一次疣突扁鯊[10]。雖然有科學家認為疣突扁鯊在南地中海可能更為常見[11],但在阿爾沃蘭海至愛琴海的南地中海水域捕獲的6300餘噸漁獲中也只有不到1噸為疣突扁鯊。[12]IUCN認為疣突扁鯊在過去的三代(45年間)種群衰退了超過80%,且由於管理不當和過度捕撈在未來亦會面臨極大的滅絕風險,故評為極危物種。[1]
對人類的威脅
疣突扁鯊對人類基本無害,除非被激怒或其棲息地受到干擾否則不會攻擊人類。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