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痛車
ACG文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痛車(日語:痛車)指將ACG作品人物的圖案以彩繪或貼紙黏貼等方式裝飾車輛車身外觀,為ACG文化的一環,發源自日本。

痛車最常見的車種是汽車與速克達的摩托車,因為車身有較大面積可裝飾ACG圖案;另外在腳踏車(稱為「痛單車」(痛チャリ))[1]及大型車偶而可見,在大型車上的通常是相關廠商進行宣傳廣告用,也有戰車、戰機或直升機等創作為痛車延伸,日本陸上自衛隊就有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作為宣傳。
與cosplay活動類似的是,痛車較常出現於如日本東京都的秋葉原、大阪的日本橋等ACG商品販賣集中的地方,以及ACG、同人誌展覽會。另外在一些汽車展以及痛車同好的聚會也會出現。
起源
「痛車」是「見ていて痛々しい車」之簡稱[2][3][4]。 「痛」在日本的俗語中有著「不忍直視,讓別人看到會非常丟臉」的涵義[5][6],而有的御宅族將自己的興趣暴露出來會讓人感到「痛」(不忍直視、丟臉),這是一種揶揄的說法。 也有人認為是因為裝飾車身所費不斐,傷到荷包,因此稱為「痛車」[7][8]。
日本因為ACG文化的流行,開始有人在車子上動腦。且隨著ACG文化的對外輸出,一起流傳到中國大陸、香港、台灣[9]、菲律賓[10]、美國[11]及歐洲等地。

手法
早期的痛車是以彩繪方式直接繪於車身,隨著彩色大圖輸出的技術日漸普遍,現今的痛車大多是將圖案打印之後再黏貼於車身,較早期彩繪方式容易且方便撕下圖案更換。
痛單車則是在輪圈加上塑膠蓋,將ACG圖案貼在塑膠蓋上;另外也有在車架鋼管間的三角型區域裝上貼有ACG圖案的塑膠板,少數則直接在車架鋼管上貼圖案。
官方版痛車

有些ACG業者會自行發表官方版的痛車,有些動漫作品的發行公司與鐵路公司、客運公司及計程車等交通運輸業者異業合作,將作品繪於車廂內外。日本十八禁遊戲發行商âge就曾以旗下遊戲《Muv-Luv Alternative》裝飾的豪車進行宣傳,也有報道指這是社長吉田博彥自己所有並進行了裝飾的車體。[12][13]。
車輛之外
電腦機殼改裝中,貼上ACG圖案的電腦機殼被暱稱為「痛機殼」[14][15]。
於2016年5月逝世的日本輕小說作家松智洋,其棺材正面及側面畫滿曾為其輕小說畫插圖的插畫家與漫畫家畫的美少女角色,堪稱「痛棺材」[16]。
全日空在其波音747-400及波音767-300彩繪有《寶可夢》動畫的圖案,也被稱作痛機或痛飛機。[17]
法律問題

在一些國家,擅自改變車輛外觀可能觸犯法律。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條規定,不得「擅自改變機動車已經登記的結構、構造或者特徵」;《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三條規定「機動車噴塗、粘貼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一般來說,在中國大陸,車身噴繪、貼紙面積若超過車身面積的30%,需向交管部門報備,更新行駛證登記的車身顏色和車輛外觀照片,否則將會被視為非法改裝車,並處以罰款[18][來源可靠?]。
在台灣,於2016年5月開放合法彩繪車輛,只需到交通部公路總局各監理站辦理車輛變更登記與臨時檢驗,在行車執照上所登記的車色為「彩繪車」[19]。
痛車的書籍、雑誌、寫真集
以下為専門的雜誌:
- 『痛車娘。(イタシャガール)』(廣済堂出版)
- 『痛車Magazine』(造形社)
- 『痛車グラフィックス』(芸文社)
- 『痛車倶楽部(仮)』(ネコ・パブリッシング)
- 『痛車Style』(學研)
- 『痛車王』(ぶんか社)
- 『痛車ろーど』2007春號(ソフトバンククリエイティブ)
- 『痛車でいこう!!』(ヤングマガジン連載)
- 『痛車 ita☆sha』iPad寫真集 - 坂口トモユキ 開発: Digital Adventur
- 『痛車天國 超(SUPER)』(八重洲出版)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