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東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白東脩(韓語:백동수,1743年—1816年),名東脩,字永叔(韓語:용숙),號靭斎(韓語:인재)、又號野餒(韓語:야내),本貫水原白氏,朝鮮王朝後期武官。他與李德懋、朴齊家共同參與編纂了《武藝圖譜通志》。[1]
生平
他是辛壬士禍中遭拷打致死的贈戶曹判書、忠莊公白時耇(1649-1722)[2]的曾孫,白尚華之孫。父親白師宏(1721-1792)[3]曾任折衝將軍、行龍驤衛副護軍,弟弟白東侃,李德懋是其姑父(白師宏姐夫)。妻子晉州柳氏,兒子白心鎮。
1743年(朝鮮英祖19年)白東脩出生,因祖父白尚華是庶子,身份地位較低。他師從金體乾之子、有「劍仙」之稱的金光澤修習劍術,同時學習道家思想、傳統內丹術,還為以防萬一鑽研醫術。青年時期熱衷武術甚於學問,與朴趾源、李德懋等人為友。壯年時轉向學術,朴趾源、成大中評價他「以武成文」。1771年(英祖47年)考中武科丙科,但因身份限制及朝鮮肅宗以來「萬科」制度導致官員過剩,未能立即獲職。1773年(英祖49年)因貧困攜家眷離開漢城,到江原道基麟峽(今麟蹄郡)務農放牧。1776年,朝鮮正祖即位後,他被任命為正九品副司勇[4],1787年(正祖11年)任集春營哨官,1788年(正祖12年)任御營廳哨官。1789年(正祖13年)任分守門將,後任莊勇營哨官,並奉正祖命與李德懋、朴齊家共同編纂《武藝圖譜通志》(1790年成書)[1]。1790年任訓練主簿,1791年升訓練判官,1792年任忠清道庇仁縣(今舒川郡)縣監。1795年因惠慶宮洪氏六十大壽,復任莊勇營哨官,後任訓練僉正。1796年任長興庫主簿。1802年(純祖2年)任平安道博川郡守,同時獲封把總[5]。1806年(純祖6年),領議政李秉模彈劾他在關西地區貪腐,建議流放。純祖將他貶至慶尚道丹城縣,後赦免,1810年(純祖10年)任軍器副正。1816年(純祖16年)去世,享年74歲。
Remove ads
相關文藝作品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