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毒鵝膏菌

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真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毒鵝膏菌
Remove ads

白毒鵝膏(學名:Amanita verna),又名白毒傘春生鵝膏,為傘菌目鵝膏菌科鵝膏菌屬真菌,是致死率極高的毒蕈。大型子實體(即蘑菇)出現在春季,這是它和鱗柄白毒鵝膏生長時間不同之處,後者多出現在夏秋季;它的菌蓋菌柄菌褶都是白色。

事实速览 白毒鵝膏菌,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特徵

事实速览 Amanita verna ...

廣泛分佈於全世界,夏季到秋季時,可在闊葉林或針葉林地上發現散生或群生的子實體。全株純白色,菌蓋屬中型大小約5~10cm。有膜質菌環、根部有菌托。與一樣是劇毒的鱗柄白毒鵝膏菌Amanita virosa)很相似,但可以在其上滴氫氧化鉀溶液會變黃色、菌柄上有鱗片、外型較大來做區別。

毒性

有劇毒,含有致死劑量的α-鵝膏蕈鹼。雖然外觀和一些可食用的蘑菇外觀非常相像,但是食用一口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食用6~24小時之後會出現腹痛、嘔吐、下痢等腸胃性毒菌的症狀,這些症狀大約一天後會消失,但4~7天後會出現更嚴重的肝臟腎臟等內臟機能障礙的症狀,如黃疸、肝臟肥大、消化器官出血等,如未即時做消化道洗淨、血液透析則有可能死亡。由於危險性太高,又難以分辨,一般不建議摘採白色的真菌來食用。

在日本,白毒鵝膏菌與外觀同樣純白、同樣有劇毒的鱗柄白毒鵝膏菌A. virosa)以及毒鵝膏A. phalloides)合稱「猛毒菌御三家」。在英語裡則稱為傻瓜的蘑菇(fool's mushroom)或毀滅天使(Destroying Angel)。

相像的真菌

與鱗柄白毒鵝膏菌(與毒鵝膏同是劇毒)非常像但菌柄沒有鱗片,不過也有不可單以此區別的說法。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