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白色情人節:恐怖學校

2015年的電玩遊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色情人节:恐怖学校
Remove ads

白色情人節:恐怖學校(韓語:화이트데이 학교라는 이름의 미궁,英語:White Day: A Labyrinth Named School,移動版官方命名《恐怖學校:白色情人節》,英文為The School: White Day是一款於2015年由ROI Games和Gachyon Soft開發的韓國恐怖生存遊戲,同時也是2001年同名遊戲的重製。其首次於2015年晚期在韓國開始發售AndroidiOS平台的遊戲,並在幾個月後發布了英文版和中文版[1]。在2017年8月,通過韓國的ROI Games、亞洲的傑任登、北美和歐洲的PQube以及日本的Arc System Works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4平台的遊戲成功開始發售[2]。這是《白色情人節》(White Day)的第二次重製,而首個重製則是2009年命名《白色情人節移動版》(White Day Mobile)的2D靜態影像移動版恐怖生存遊戲,其則是由共享了此遊戲版權的Ntreev Soft發布,但只在韓國發售。

事实速览 白色情人節:恐怖學校, 類型 ...

故事發生在2001年的韓國,玩家扮演一名名為李希民的轉學生,在白色情人節為了給他暗戀的韓小英一個驚喜而潛入學校。一旦進入後,希民馬上被困住並開始對抗種種超自然現象。在其他學生的援助下,希民橫貫建築物,躲避敵人並使用小道具揭開拼圖繼續前進,嘗試在黎明前逃出學校。

Remove ads

遊戲玩法

《白色情人節:恐怖學校》是個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的生存恐怖遊戲。玩家將探索學校、收集物品和線索並解開拼圖推進故事,就像是一般的冒險遊戲。管理手上的物品是關鍵,因為玩家有限制的物品容量,而一些重要物品可能會在獲得後的長時間內無法用上。玩家可以在遊戲中找到一些文件了解一些額外的背景故事以及如何繼續使劇情發展的提示。同樣的,玩家也會在遊戲中收到一些簡訊得知劇情的線索[3]。在特定時候持有着特定的物品的話也可能會觸發一些額外的事件,像是可能需要和鬼魂戰鬥等等[3]。一些像是密碼鎖的拼圖解謎的答案在每次都是隨機的[4]。這包含在了整個遊戲劇情的絕大部分中;尋找道具和解開拼圖。

遊戲並沒有武器給玩家使用,所以主角不能夠直接與對手搏鬥,必須尋找躲藏的地方以成功生存下來。如果受到傷害,玩家則必須使用治療道具,因為遊戲並沒有提供自動回復生命值。如果玩家最終死亡,玩家則會回到之前的保存點重新開始。但保存只能夠使用麥克筆在布告板完成。麥克筆的數量有所限制,且必須親自在學校四處尋找,和《生化危機》中的蝴蝶結類似。每個角色都有自己專屬的配音員,但主角全程都不說話,取而代之的則是讓玩家自己選擇對白。根據玩家選擇的對白,接下來的對話和場景也可能轉變。故事包括8種不同的結局,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倚靠在玩家和其他角色的對話[5]。在開始遊戲時選擇不同的難度也會應該遊戲內容。越容易的難度就能夠獲得更多劇情提示以及更少的靈異對手,而越難的則包括更少的提示、更難的對決、強大的對手及更多的驚嚇[4]。作為例子,一旦玩家選擇難或以上,玩家的手機會變成沒有訊號,導致玩家無法獲得擁有線索和提示的簡訊[3]

Remove ads

概要

東亞地區,一種被認知為白色情人節的日子會在情人節的一個月後進行。在那裡,女孩會在情人節把巧克力送給男孩,作為感情的表達,而在西方則有着相反的傳統,即男孩送禮物給女孩。在情人節的一個月後,也就是3月14日,男生就會將禮物送給那位女孩表達謝意,這就是白色情人節。[6]遊戲發生在2001年白色情人節前夕的韓國,主角李希民是一位新來的轉學生,為了和他暗戀的韓小英加深感情並將他在學校地上找到的日記本還給他而潛入了他的新高級中學「延斗高中」[3]。在進入學校後,他卻被困在裡面並遇上其他學生,包括小英。在逃出學校的路上,李希民卻被鬼魂和遭控制的警衛們追殺,並開始揭開學校的黑暗過去,了解發生於1998年至現今的靈異事件。

遊戲的大多數故事都會在學校里的可收集文件被揭露,而遊戲劇情則依據玩家在冒險中所做出的選擇。

遊戲發展

Thumb
玩家可以從一名角色李板固在2001年原版(上方)和2017年PlayStation 4版(下方)之間的對比看出製作隊伍給畫質付出的大量改革。

遊戲於2014年3月開始進行開發,當時一款《白色情人節》的AndroidiOS平台版,名為《白色情人節:在你手中》(White Day: In Your Hands)的遊戲由韓國開發者Sonnori韓語손노리和Gachyon Soft所負責。這個遊戲原本應比起原版的2009年移動版《白色情人節移動版》更加精確,當年的遊戲因硬體限制而使用2D的固定圖片。雖然如此,在開發過程時,隊伍對原版遊戲的附加內容,包括新故事分割、改進的畫質和2001年版的刪節使項目在2015年1月以重製的重新揭開,而開發交給了新的公司ROI Games[7]。Sonnori的前任CEO李萬唆(Lee Won-Sool),也就是開發了原版遊戲的人,將會回歸進行重製遊戲的導演和製作人。

該年11月19日,完整的Android遊戲被發布到了T-Store(韓國與Google Play相等的商店),並在幾個星期後發布了iOS版[8]。幾個月後,英文版為國際市場被製作並命名為《恐怖學校:白色情人節》(The School: White Day)[9]。英文版配音員包括了埃里卡·施羅德(Erica Schroeder)、薩拉·納托尼(Sarah Natochenny)、湯姆·韋蘭(Tom Wayland)、傑森·格里菲斯(Jason Griffith)和凱特·布里斯托爾(Kate Bristol),他們全體都曾在刺蝟索尼克精靈寶可夢七龍珠Z系列中配音[10]。所有移動版則由ROI Games發行。

於2015年11月在韓國舉辦的索尼互動娛樂記者招待會中,《白色情人節》被宣布會在國內發布於PlayStation 4平台以及即將來臨的PlayStation VR[11]。不過在2016年5月10日,開發者在索尼互動娛樂的PlayStation開發者大會2016中表示很難將場景以虛擬現實形式放入,於是他們宣布了更換場景的新VR遊戲,命名為《白色情人節:天鵝之歌》(White Day: Swan Song)[12]。在2016年4月18日,在Steam青睞之光的公布確認了PC版的存在[13]。七個月後,在年度韓國展覽會韓國國際遊戲展示會,PlayStation 4和PC版的白色情人節被宣布將加入一位名為柳智敏(Yoo Ji-Min)的新女性角色以及新的結局集合,而發布日期被定為2017年3月14日[14]。但其之後為了配合與全球同步發售而被延期[15]

整年以無新遊戲發布過去,不過在2017年5月3日,其通過歐洲PlayStation部落格宣布遊戲將會在2017年8月全球發行,而英國出版商PQube也將負責給北美和歐洲進行翻譯和分配[16]。此外,遊戲也將會留下獨有的PlayStaion遙控。這些新版本將會包括改進的畫質和音頻、重新製作的遊戲玩法、額外語言以及內含先前宣布的柳智敏的新故事線[17]。PQube起初宣布遊戲將會於8月1日在北美以及8月4日在歐洲發布在該兩個平台[18],但Steam版的全球3星期延期導致PlayStation版也必須為了讓兩個版本同步發售而推至8月22日(北美)和8月25日(歐洲)[19]。而北美的發布日期之後又因未知原因而被延遲一個星期。在日本,地方化的原版移動版於2017年3月11日發布。PlayStation 4版被揭露由蒼翼默示錄系列聖騎士之戰的開發團隊Arc System Works出版。作為對這一點的肯定,該地區的預購也包括了來自蒼翼默示錄系列的服裝的解鎖[20]。不像其他地區,日文版的遊戲角色以日文名稱和校服被重新命名和設計,為了讓遊戲與日文設定摺疊[21]

PlayStation 4的印刷版發售在多個英國的網絡零售商,在美國和加拿大則分別局限於亞馬遜和網站videogamesplus.ca。那些在加拿大和英國的Game零售商預購了此遊戲的玩家則可以活的補充的配樂CD[22]。《白色情人節》在各國以定價29.99英鎊(英國)、29.99美元(美國)、39.99加元(加拿大)、4800日元(日本)及32000韓元(韓國)售出[23]

2017年9月3日,PlayStation 4和Windows版遊戲更新,更正了遊戲中清潔員的難度(因被大量批評太過困難)以及其他技術修復。

迴響

根據網站Metacritic,《白色情人節:恐怖學校》獲得了來自PlayStation 4鑑定家的混合評語[24]。所有稱讚的評語基本上都講評了遊戲的安置、拼圖和驚悚要素。評論家們也都好意地與PlayStation 2年代的經典恐怖遊戲比較。相反的,鑑定家們則批評了遊戲中清潔員和鬼魂的困難和出現程度,他們都表示太過難以忍受並且阻礙探索(導致之後遊戲更新並降低了難度)。含義模糊的特定最終對手戰鬥也被認為是個問題,移動版和Windows版並沒有在Metacritic獲得足夠的專用評語來分配出一致的評語。

Destructoid的科里·阿諾德(Cory Arnold)同樣對PlayStation 4版進行了評語,稱讚了遊戲的聲音方向和聰明的拼圖,同時也表示其中的鬼魂對抗也是冒險中最佳的部分。不過,阿諾德與其他鑑定家一樣批評了清潔員的難度,同時也批評了角色的互動和整體故事。最終他將遊戲評分為了6.5/10[2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