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百倍之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倍之地
Remove ads

百倍之地希伯來語מאה שערים, Mea She'arim)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猶太街區之一,現主要居民是哈雷迪猶太人,由舊伊舒夫建造。

Thumb
百倍之地街

名稱

Thumb
百倍之地的兒童

百倍之地這個名字源於《創世紀》26:12「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根據傳統,社區原本有100個門,是百倍之地另外的含義。[1]

歷史

Thumb
1927年規劃

百倍之地建於1874年,是耶路撒冷舊城城牆以外最早的猶太人定居點之一,由100名股東組成的建房互助協會建造。[2]因為城內已經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惡劣,會員們集中資源,購買舊城外的土地,興建新社區,旨在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德國基督教建築師和傳教士康拉德·希克為百倍之地制定了規劃。耶路撒冷的猶太社區的負責人之一約瑟夫·里夫林,一位來自伯利恆阿拉伯基督徒是承包商。這項工作是由猶太和非猶太工人進行。[3]

百倍之地是一個由圍牆包圍的庭院社區,每天晚上關閉大門。到1880年十月,已建成100間公寓供人入住。到了世紀之交,有300棟房屋,一個麵粉廠和一家麵包店。康拉德希克本計劃在每個庭院設立開闊的綠地,但是卻建了牛棚。百倍之地是耶路撒冷第一個安裝路燈的區。[3]

哈雷迪生活方式

Thumb

今天,百倍之地是耶路撒冷中心的一個保守社區[3],由於其哈雷迪和壓倒性的哈西德派居民,街道保留東歐氣息。[1]生活嚴格圍繞着遵守猶太律法、祈禱和猶太宗教典籍的研究。傳統服飾包括男子的黑外套和黑帽子,女子的長袖服裝。男人留鬍鬚和鬢髮。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說意第緒語希伯來語只用於祈禱和宗教的研究,因為他們認為希伯來文是一個神聖的語言,只用於宗教目的。[4]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