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盤腸大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盤腸大戰,又叫拖腸大戰,指作戰者將流出的腸子盤繞在腰間或拖着腸子繼續堅持戰鬥的極端勇武行為。該現象多見於中國民間傳說、演義小說、戲曲等文藝作品中,常被作為極度英勇頑強、奮鬥不懈的象徵。歷史上亦有少數經記載的實例。
賈復
賈復是史實人物,為東漢開國功臣,以勇武聞名,多次負傷,但正史中並無其拖腸大戰的記載。賈復拖腸大戰為「東漢系」民間故事之一,有多個版本,有些版本中此事見於賈復「四闖連營」故事中:
羅通
羅通不是史實人物,見於「說唐系」的民間故事,為唐太宗時期名將,以參與「掃北」聞名。清代章回小說《說唐後傳》裡的《說唐小英雄傳》(又稱《羅通掃北》)以其為男主角。
在薛丁山征西中,羅通在界牌關被哈密軍層層包圍,被北番老將王伯超刺穿腹部,他拉出自己大腸小腸纏綁腰部,繼續力戰,將敵手砍死後一命嗚呼,是為盤腸大戰,享年五十。其「盤腸大戰」的情節是文學創作中的經典場景,並有相關戲曲作品流傳。
史敬思
史敬思是史實人物,為唐末軍閥李克用部將。史載其於上源驛之變中力戰護主殉難。民間傳說衍伸出其盤腸大戰情節,可見於張徹電影《十三太保》,然正史未載此細節。
藍理
藍理是史實人物,為康熙朝將領,是正史上有明確文獻記載曾進行「拖腸大戰」的實例。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隨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征台,任前鋒。在關鍵的澎湖海戰中,與鄭克塽大將劉國軒部將曾遂激戰。藍理腹部中炮,腸流腹外。其族子藍法將腸子捧回腹內,弟藍瑗以衣包裹,弟藍珠用布條縛緊創口。藍理忍劇痛繼續指揮,高呼殺敵,率軍擊潰敵軍,並成功援救擱淺被圍的主帥施琅,被譽為「破肚將軍」。此戰為清軍攻克澎湖、最終平定台灣奠定基礎。戰後敘功升遷,康熙帝特贊其「所向無敵」[3]。
羅連成
羅連成是史實人物,為中國人民志願軍46軍133師397團2營5連3班班長。在朝鮮戰爭下勿閒北山戰鬥中,羅連成與爆破手李少林連續炸毀兩座敵堡後,羅連成左臂負傷,隨後又被敵軍子彈射穿小腹,腸子流出體外。羅連成將流出的腸子盤起塞回腹腔,堅持再去炸毀暗堡,最終炸毀碉堡的同時殉國。此後,下勿閒北山戰鬥被命名為「盤腸大戰」,羅連成被授予「盤腸大戰英雄」稱號[4]。
張徹電影
香港武俠電影導演張徹在其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中,將「盤腸大戰」情節發展為其標誌性元素之一[5]。從1968年的《金燕子》開始,在後續如《十三太保》(1970年)、《馬永貞》(1972年)、《仇連環》(1972年)等電影中,此類盤腸大戰的慘烈情節反覆出現,成為其電影美學的經典符號。
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