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相對高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相對高度(英語:elevation)是地理坐標系的垂直坐標中,一個地理位置的高度相對於一個固定參考點之上或之下的高度;最常參考的是大地水準面,它是地球的海平面的數學模型,是一個等位重力平面。
![]() |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24年2月17日) |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5月3日) |

2. 參考橢球體
3. 局地鉛垂線
4. 大陸
5. 大地水準面

術語「相對高度」主要用於指稱在地球表面上的點,而術語海拔(英語:altitude)或位勢高度用於在地面之上的點,比如飛行中的航空器或在軌道上的航天器。[需要解釋]另外,對地面之下的點則使用深度。
相對高度不可以混淆於到地球中心的距離。由於赤道隆起,珠穆朗瑪峰和欽博拉索山的頂點,分別是最大相對高度和最大的地心距離。
有辭書定義相對高度為兩個任意地點的垂直距離[1],與海拔的區別在於海拔使用的是某一地點與海平面間的垂直距離[2]。
左眼科測量學中,高度(elevation)的定義一般是指在給定位置的給定方向上測量的角膜表面到給定參考面的距離。
Remove ads
參見
- 高程
- 大地測量系統§高程系統
- 位勢高度,是對「幾何高度」如相對海平面的高度,根據重力隨緯度和高度變化而做出調整的高度。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