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真情相對

2005年西城男孩录音室专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真情相對
Remove ads

真情相對[1][2](英語:Face to Face)是愛爾蘭男子音樂組合西城男孩的第6張錄音室專輯,於2005年10月31日透過S唱片、Sony BMG唱片發行。

事实速览 真情相對 Face to Face, 西城男孩的錄音室專輯 ...

專輯評價褒貶不一,評價稱讚組合的演唱功力並批評專輯收錄太多翻唱歌曲。商業表現方面,專輯獲頒國際唱片業協會歐洲白金唱片認證,累計售出100萬份。

Remove ads

製作與發行

「真情相對(Face to Face)」的由來取自組合缺席數年又回到與聽眾會面的場合,和前作相比,《真情相對》更加流行[3]。全專共11首歌,其中〈真情守候〉、〈當你說愛我〉、〈她回來了〉、〈亡命之徒〉和〈此生〉皆是翻唱歌曲[4]。翻唱自秘密花園作品的〈真情守候〉作為專輯首單於2005年10月24日推出[5][6],後續單曲〈當你說愛我〉、〈愛的驚奇〉分別在2005年12月12日、2006年2月20日發行[7][8]

專輯於2005年10月31日透過S唱片、Sony BMG唱片發行[9][10][11]。歐洲版加收〈Maybe Tomorrow〉[12][13]。隔年2月8日,日本版《真情相對》發行,除了有歐洲版加曲〈Maybe Tomorrow〉之外,還加收〈我們的世界〉、〈為愛而飛〉、〈親親吾愛〉不插電版本[14]。為宣傳專輯,組合舉辦了真情相對巡演[15],其中還包含了中國大陸與台灣[16][17]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更多信息 評論得分, 來源 ...

專輯的評價毀譽參半。AllMusic的彼得·弗思羅普(Peter Fawthrop)從滿分5星中給予專輯3顆星評價,他認為團隊不思進取,盡是在專輯內放入一堆翻唱,這些歌不僅有一堆人翻唱過,西城男孩的版本也沒好到哪去。但他也稱讚其中幾首原創歌曲,尤其是〈改變心意〉[11]。《曼徹斯特晚報英語Manchester Evening News》的保羅·泰勒(Paul Taylor)則給予4顆星,泰勒評價組合強勢回歸且是一次完美的蛻變,他們在更柔和更戲劇的歌曲上表現最好[19]

安德魯·林奇(Andrew Lynch)為《Entertainment.ie》撰文時給予專輯1/5顆星,他表示《真情相對》沒啥好討論的,甚至比前作更無趣乏味,雖說新製作人史蒂夫·麥克英語Steve Mac和他的歌詞才華要負些責任,但主要問題出在四位成員與他們的超低水準[18]。《IZM》的趙伊瑟(조이슬)認為組合忠實原作並用完美和聲詮釋的翻唱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在新製作人史蒂夫·麥克的手下,但伊瑟也批評回歸早期風格的保守決定,這無疑是在加深對少年組合的偏見[20]。組合還憑藉專輯獲頒娜歐蜜獎英語Naomi awards最爛國際專輯和最爛組合[21]

Remove ads

商業成績

《真情相對》首周空降愛爾蘭專輯榜英國專輯榜冠軍[22][23],年終排名第4和第6[24][25],並被愛爾蘭唱片音樂協會英國唱片業協會賦予8白金、4白金唱片認證[26][27]。除了在愛爾蘭、英國取得優異成績,專輯還拿下《告示牌Eurochart Hot 100第5名[28],在歐洲累計售出100萬份,獲頒國際唱片業協會白金唱片認證[29]

曲目列表

更多信息 一般版, 曲序 ...
更多信息 歐洲版, 曲序 ...
Remove ads

參與名單

來源:Qobuz[9]Tidal[30]

  • 安德烈亞斯·羅姆丹(Andreas Romdhane) – 工程、混音工程、製作(2)
  • 安德斯·約翰松英語Anders Johansson (drummer) – 和聲(2)
  • 安德斯·馮·霍夫斯滕(Anders Von Hofsten) – 和聲(2)
  • 伯納德·洛爾(Bernard Lohr) – 混音工程(2)
  • 博·瑞穆爾(Bo Reimer) – 混音工程(12)
  • 卡爾·福克英語Carl Falk – 混音工程、相關演出(3、7、12);製作(3、7、10、12);原聲吉他(7);電吉他(7、10);詞曲創作、程式設計(10)
  • 卡爾·弗雷德里克·比約瑟(Carl-Frederick Bjorsell) – 和聲(7);詞曲創作(10、12)
  • 克里斯·法倫英語Chris Farren (punk musician) – 詞曲創作(4)
  • 克里斯·勞斯(Chris Laws) – 鼓、程式設計(1、4—6、8、9、11)
  • 戴夫·亞奇(Dave Arch) – 編曲(1、4、6、8、9、11);鋼琴(1、6、8、9)
  • 大衛·阿什頓(Dave Ashton) – 工程(2)
  • 丹·珀西(Dan Pursey) – 工程(1、4—6、8、9、11)
  • 迪德里克·托特(Didrik Thott) – 和聲(2);詞曲創作(10、12)
  • 黛安娜·羅斯 – 人聲(2)
  • 埃米爾·海靈(Emil Heiling) – 和聲(2、10、12)
  • 歐斯比約恩·奧爾瓦爾(Esbjorn Ohrwall) – 吉他(2)
  • 弗雷德里克·「Frizzy」·卡爾森英語Friðrik Karlsson – 吉他(1、5、8)
  • 格林漢(Graham) – 詞曲創作(1)
  • 亨利·詹森(Henrik Jansson) – 編曲(3、7)、指揮(3)
  • 伊恩·托馬斯(Ian Thomas) – 鼓(6、9)
  • 詹姆斯·里德(James Reid) – 詞曲創作(8)
  • 傑克·史考斯(Jake Schulze) – 相關演出(7);製作、混音工程(7、10);程式設計(10)
  • 約爾根·埃洛弗松英語Jörgen Elofsson – 詞曲創作(5)
  • 約恩·英格斯特隆(Jörgen Ingeström) – 編曲、混音工程(12)
  • 約瑟夫·拉羅西(Josef Larossi) – 工程、程式設計、製作(2)
  • 卡爾·恩斯特羅姆(Karl Engström) – 程式設計(10)
  • 倫納特·奧斯特倫德(Lennart Östlund) – 吉他(3)
  • 勒夫蘭 – 詞曲創作(1)
  • 馬修·巴特蘭(Mathew Bartram) – 助理工程(4、11)
  • 麥克·羅斯·崔佛(Mike Ross-Trevor) – 工程(1、6、8、9)
  • 佩爾·馬格努遜英語Per Magnusson – 編曲、鍵盤、製作(2)
  • 保羅·詹德勒(Paul Gendler) – 吉他(4、6、9、11)
  • 仁·斯旺(Ren Swan) – 工程(1、6、8);混音(1、4—6、8、9、11)
  • 羅賓·塞拉斯(Robin Sellars) – 工程(4、11)
  • 羅文·羅西特(Rowen Rossiter) – 助理工程(7、10)
  • 賽巴斯汀·托特(Sebastian Thott) – 詞曲創作(10、12)
  • 沙凡·科提查 – 詞曲創作(3、7、10、12);和聲(3、10)
  • 夏布林(Shamblin) – 詞曲創作(8)
  • 史蒂夫·麥克英語Steve Mac – 製作(1、4—6、8、9、11);鍵盤(1、4—6、8、9);詞曲創作(4、5、9、11);鋼琴(4)
  • 史蒂夫·皮爾斯(Steve Pearce) – 貝斯(4、6);貝斯吉他(1、8、9、11)
  • 托馬斯·林德伯格英語Tomas Lindberg – 原聲吉他、電吉他(7)
  • The Tuff Session Singers – 合唱團(6、8)
  • 烏爾夫·揚松(Ulf Jansson) – 編曲(3、7);指揮(3)
  • 韋恩·赫克托英語Wayne Hector – 詞曲創作(4、9、11)
Remove ads

榜單表現

更多信息 排行榜(2005-06年), 峰值 ...
Remove ads

銷量認證

更多信息 地區, 認證 ...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