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真菌分類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真菌分類系統是關於真菌的科學分類法。19世紀至今,各學者對真菌的分類不盡相同,其中最常用的是安斯沃斯在1971年作出的分類系統。

貝西分類系統

1935年,恩斯特·貝西Ernst Bessey)出版了美國第一本真菌學教科書。1950年,又出版了《真菌的形態和分類》一書,其中包含了他所創的「三綱一類」分類系統。[1]

  • 菌蟲 Mycetozoa
  • 藻狀菌綱 Phycomyceteae
  • 產子實體真菌類 Capormyceteae
  • 子囊菌綱 Ascomyceteae
    • 核菌 Pyrenomycetes
  • 擔子菌綱 Basidomyceteae
    • 冬孢亞綱 Teliosporae
    • 異擔子亞綱 Heterobasidiae
    • 層菌亞綱 Hymenomyceteae
    • 腹菌亞綱 Gasteromyceteae
  • 半知菌類 Imperfect Fungi
    • 叢梗孢目 Moniliales
    • 球殼孢目 Sphaeropsidales
    • 黑盤孢目 Melanconiales

馬丁分類系統

喬治·威拉德·馬丁George Willard Martin)繼承了「三綱一類」的分類系統,並作了細化。[1]

Remove ads

亞歷克索普洛斯分類系統

亞歷克索普洛斯(Alexopoulos)對之前混亂的分類單元名稱進行了規範。其1952年的分類系統沿襲了「三綱一類」的分類系統。而1962年的分類系統開始放棄「三剛一類」的分類系統,將藻狀菌綱分為6綱。[1]

亞歷克索普洛斯1952年分類系統

  • 黏菌門 Myxomycophyta
  • 根腫菌綱 Plasmodiophoreae
  • 集胞黏菌綱 Acrasieae
  • 真菌門 Eumycophyta
  • 藻狀菌綱 Phycomycetes
    • 單鞭毛菌組 Uniflagellatae
    • 雙鞭毛菌組 Biflagellatae
    • 無鞭毛菌組 Aplanatae
  • 子囊菌綱 Ascomycetes
    • 原子囊菌亞綱 Protoascomycetes
    • 真子囊菌亞綱 Euascomycetes
      • 不整子囊菌組 Plectoascomycetes
      • 果子囊菌組 Pyenomycetes
      • 盤子囊菌組 Disomycetes
  • 擔子菌綱 Basidiomycetes
      • 半擔子菌亞綱 Hemibasidiomycetes
      • 無隔擔子菌亞綱 Holobasidiomycetes
  • 半知菌類 Deuteromycetes

亞歷克索普洛斯1962年分類系統

Remove ads

亞歷克索普洛斯1979年分類系統

  • 真菌界 Myceteae
    • 裸菌門 Gymnomycota
      • 集胞裸菌亞門 Acrasiogymnomycotina
        • 集胞菌綱 Acrasiomycets
      • 原質體裸菌亞門 Plasmodiogymnomycotina
        • 原柄菌綱 Protosteliomycetes
        • 黏菌綱 Myxomycetes
    • 鞭毛菌門 Mastigomycota
      • 單鞭毛菌亞門 Haplomastigomycotina
      • 雙鞭毛菌亞門 Diplomastigomycotina
    • 無鞭毛菌門 Amastigomycota
      • 接合菌亞門 Zygomycotina
      • 子囊菌亞門 Ascomycotina
        • 子囊菌綱 Ascomycetes
          • 半子囊菌亞綱 Hemiascomycetidae
          • 不整子囊菌亞綱 Plectomycetidae
          • 層囊菌亞綱 Hemenoascomycetidae
            • 核菌 Pyrenomycetes
            • 盤菌 Discomycetes
          • 蟲囊菌亞綱 Laboulbeniomycetidae
          • 腔囊菌亞綱 Loculoascomycetidae
      • 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 擔子菌綱 Basidiomycetes
          • 無隔擔子菌亞綱 Holobasidiomycetidae
            • 層擔子菌 Hemenomycetes
            • 腹菌 Gasteromycetes
          • 有隔擔子菌亞綱 Phragmobasidiomycetidae
          • 冬孢菌亞綱 Teliomycetidae
      • 半知菌亞門 Deuteromycotina
        • 半知菌形式綱 Deuteromycetes
          • 芽孢亞綱 Blastomycetidae
          • 絲孢亞綱 Hyphomycetidae
          • 腔孢亞綱 Coelomycetidae
Remove ads

安斯沃斯分類系統

安斯沃斯分類系統採用了五界系統學說,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泛使用。安斯沃斯分類系統與亞歷克索普洛斯分類系統較相似,其區別在於建立了3個新亞門,鞭毛菌亞門接合菌亞門半知菌亞門,並將子囊菌分為6個綱,半知菌亞門設3個綱。[1]

Remove ads

卡弗利爾-史密斯分類系統

卡弗利爾-史密斯分類系統是最早體現出真菌是多界演化的分類系統之一。其將半知菌歸入到其有性階段的分類單元中。[1]

巴爾分類系統

唐納德·J·S·巴爾(Donald J. S. Barr)1992年提出了巴爾分類系統。[1]

《真菌詞典》第9版分類系統

2001年出版的《真菌詞典》第9版分類系統,根據rDNA測序等技術對第8版分類系統進行了修訂。將子囊菌門分成6個綱,55個目,291個科;擔子菌門原有的32個目合併為16個目;擔子菌類酵母菌劃分到3個不同類群中。[1]

Remove ads

《真菌詞典》第10版分類系統

2008年出版的《真菌詞典》第10版分類系統,對第9版的分類系統做了很大的調整,收錄了2001年~2008年之間的研究成果。該版將真菌界劃分7個門,底下分36綱、140目、560科、8283屬、97861種[2]

Remove ads

後來加入的新分類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