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短吻鼻魚
一种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短吻鼻魚(學名:Naso brevirostris),又名短喙鼻魚,為刺尾魚科鼻魚屬的魚類,俗名短鼻盾尾魚。分布於紅海、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島、波利尼西亞、北至日本南部、台灣島以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廣東沿海等。[2]1829年,法國動物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 首次將本種命名為Naseus brevirostris,其模式產地並未給出,但被認為是印度尼西亞。
Remove ads
特徵
本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體呈均勻的褐色,體側在側線下方有許多紅褐色細橫紋,尾鰭大部分呈白色[3]。亞成魚和成魚的眼睛前面有長長的、逐漸變細的骨突起,這些突起可能延伸過嘴,尾柄上有2枚骨質盾板,板中央有一突出頗高的銳脊。頭部有小黑點或網格線,突起上有斜黑線,鰓蓋膜是白色,嘴唇有淡藍色邊緣,背鰭硬棘6枚、背鰭軟條27至29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27至30枚。體長可達70公分。
生態
本魚常成群在深度0至122公尺礁區水層中巡遊,特別是在礁坡、礁外緣。幼魚以藻類為食,成魚則以浮游生物為食。繁殖期時會形成產卵聚集體,配對產卵。

經濟利用
食用魚類,內臟及頭部可能有毒性累積,故避免食用此部位。亦可供觀賞。此魚去腥味之方法乃以尖刀將魚體側面次下一、二刀後將魚體彎曲以使血液流出,再將腹部內臟去除。尾柄棘會傷人,需注意。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