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淙河摩崖題記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的摩崖石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石淙河摩崖題記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東南大冶鎮西劉碑村西的石淙河畔,為石淙河南北兩岸的兩處武周時期的摩崖石刻,分別為北岸的「夏日游石淙詩並序」和南岸的「秋日宴石淙序」。此外,石淙河兩岸還有宋、金、明、清、民國各個時期的遊人題記近四十幅[1]。
歷史背景

石淙河發源於登封東北嵩山太室山北麓,向東南流至西劉碑村後折向西流,此段河道兩岸崖壁高聳,多有洞穴,河水擊石淙淙有聲,故而得名,有「水營山陣」、「天中勝景」、「小桂林」之稱,摩崖題記即位於此處的崖壁上[2]。
武周聖歷三年(700年)正月,武則天在嵩山石淙河畔興建三陽宮。是年四月至七月,武則天一直居於三陽宮避暑。在三陽宮避暑期間,武則天在五月病癒後大赦天下,改年號為久視[3],並在石淙河畔與群臣宴飲作詩。七月,命使臣胡超到嵩山山門代她祭拜,並投下了賜福除病的金簡。該金簡於1982年於嵩山峻極峰下被發現,長36.2厘米,寬8厘米,重223.5克,上刻雙鈎楷書63字,現藏河南博物院[4]。
摩崖題記
久視元年(700年)五月十九日,武則天於石淙河畔大宴群臣,並做《石淙》七言詩一首。太子李顯、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和狄仁傑、張易之、張昌宗、李嶠、蘇味道、姚崇、閻朝隱、崔融、薛曜、徐彥伯、楊敬述、於季子、沈佺期共十六位隨行的王公大臣各做「侍游應制」七言詩一首。武則天又做《夏日游石淙詩序》,並命薛曜將十七首詩並序一同書寫,刻於石淙河北崖石上[5]。該石刻高寬均為3.7米,共39行,每行42字,為河南省現存最大的摩崖碑刻[1]。
「秋日宴石淙序」石刻位於石淙河車廂潭南石壁上,高2.25米,寬2.7米,共25行,每行41字。石刻的內容為《秋日宴石淙序》,由張易之所作,主要描繪石淙河的山水景物。石刻上缺少書寫人姓名和刻碑年月[2]。
圖集
-
「夏日游石淙詩並序」石刻
-
「秋日宴石淙序」石刻
-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標識
保護
1963年6月20日,石淙河摩崖題記被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因工業和生活廢水排入石淙河導致河水污染,摩崖題記的岩體基部曾在2020年被發現存在腐蝕溶解的情況。2022年5月,當地政府在石淙河上游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改善了石淙河的水質。文旅部門也將石淙河文物保護納入中遠期規劃,並進行常態化管理[6]。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