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砂島

墾丁國家公園內一小海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砂島,又名砂島生態保護區,是臺灣墾丁國家公園內一海灣。該地區緊鄰台26線公路,擁有臺灣少有的貝殼沙灘之一。其生態保護區範圍面積約3公頃,長約290公尺、寬約100公尺,呈西北東南走向,為墾丁國家公園內面積最小的生態保護區。[1]

地貌及生態

地貌形成原因

由於海灣是波浪能量減低之處,鄰近海域貝殼珊瑚受海潮衝擊侵蝕所形成的細砂狀碎片長期堆積於當地海岸。[2]

地形與植被

該海灣海岸除貝殼砂灘外,還有裙礁英語Fringing reef地形。濱海砂地上的植被以草本植物馬鞍藤為主,另有根藤、濱豇豆雙花蟛蜞菊等;灌木林中則以林投樹為主,另有白水木(伴生在林投樹上)、草海桐臭娘子黃槿土沉香等。[1]

開發及保護

由於貝殼細砂被人們作為項鏈、室內裝飾品等用途,當地曾有大規模的貝殼砂開採活動,並有許多採得的貝殼砂被出口至夏威夷日本等地。[2]

在貝殼砂灘因開採受嚴重破壞之際,有關當局在多方急切呼籲下,將當地劃為生態保護區,禁止一切開採活動。同時,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在保護區旁設立了貝殼砂展示館;該展示館佔地約30[1][3][2]

命名由來

早先,因當地海灘砂子堆積狀如小島,附近居民稱之「砂島」,並流傳至今。[1]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