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碕石彭氏宗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彭氏宗祠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始建於清朝雍正年間,是當地彭姓居民的宗祠。1928年湘南起義期間,朱德曾率軍至碕石召開群眾大會,將軍隊駐紮在宗祠中。2013年,「碕石暴動舊址(彭氏宗祠)」作為湘南起義舊址群的子項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彭氏宗祠始建於雍正五年(1727年),為當地彭姓供奉祖先的祠堂。咸豐五年(1855年)太平天國運動時遭廣東紅巾軍焚毀,後重建。當地出身的彭邦棟曾在民國元年(1912年)任中國國民黨元老譚延闓的高等秘書,譚延闓因此曾為宗祠題寫「敬宗收族」匾額。[1]
民國17年(1928年)1月19日,中共宜章縣委成員彭曬等人在碕石玉公祠發動碕石暴動,將當地鄉紳全部逮捕並監禁於祠堂中,控制碕石村。22日,朱德、陳毅、胡少海等年關暴動部隊到碕石村,部隊駐紮在彭氏宗祠內活動。國民黨部隊重新控制碕石後,宗祠遭國軍焚毀。[2][3]
民國19年(1930年),當地村民出資恢復宗祠[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宗祠一度在文化大革命中受損[4]。2011年,作為湘南起義舊址群的一部分,彭氏宗祠入選為第九批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升格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6]。
建築
彭氏宗祠為磚木結構建築,坐東北朝西南,建築面積288平方米,周身圍以三檐馬頭牆,地上鋪以青磚。前後三進三廳,第一進門樓為廡殿頂,穿梁式木構架、方形卷棚,有飛檐和如意斗拱,門前有一對臥獅石鼓,大門前有八根木質柱子支撐梁架,上方藻井飾以雕花,大門正中為「彭氏宗祠」匾額,左右分別立有「秀毓象牙」「靈鍾天馬」匾額[1];第二進則為迴廊明間;其後即為祭堂,上有穿梁斗拱,下有粗圓木柱子支撐,正廳中立有匾額「雍睦堂」,上方建有祖公神龕和牌位[4],牆上嵌有道光、同治時期的石刻碑記,以及譚延闓手寫的陽刻匾額「敬宗收族」。[3]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