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碧玉 (歌手)
冰島女歌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碧玉(冰島語:Björk;1965年11月21日—,中國大陸譯為比約克),全名比約克·格維茲門斯多蒂爾(Björk Guðmundsdóttir;冰島語發音:[pjœr̥k ˈkvʏðmʏntsˌtouʰtɪr̥]),是一位冰島創作歌手、樂器多面手,同時也是一位音樂製作人。她的音樂兼容並蓄,具有折衷主義風格。所涉及的樂風包括另類搖滾、爵士、電子舞曲、古典樂以及前衛音樂等。[1]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1月24日) |
碧玉在1990年代有三支單曲登上過英國單曲榜前十,分別是〈It's Oh So Quiet(最高排名第四)、〈Army of Me〉(最高排名第十)以及〈Hyperballad〉(最高排名第八)。[2]其所屬唱片公司「One Little Indian」也宣布至2003年她的專輯銷量在全球範圍內已超過了1500萬張。[3]截至目前,她已經贏得了五座全英音樂獎、四座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三座英國音樂錄影帶大獎以及一座MOJO雜誌大獎。碧玉也曾被十四次提名格萊美獎(其中有兩項是因別人為其專輯封面做藝術指導而被提名)。在2010年,由瑞典皇家音樂學院負責頒獎的保拉音樂獎讚揚碧玉在音樂方面具有「強烈個人色彩的樂風、歌詞,縝密的音樂編排以及獨一無二的嗓音。」[4]
電影方面,她也憑藉《黑暗中的舞者》及其電影原聲帶提名於一項奧斯卡獎以及兩項金球獎。在2000年的法國戛納電影節上更是因其在《黑暗中的舞者》中出眾的表演獲得了當屆最佳女演員獎。[5]她在VH1的「音樂界最佳女性100人」評選中排名第29位,[6]在MTV的「音樂界22個最棒聲音」評選中排名第8位,[7]也在《滾石雜誌》的「史上100位最偉大歌手」評選中排名第60位。[8]其在歐美、日本、台灣等地極具知名度,故《國家地理雜誌》在2008年稱其為「冰島最著名的出口品」。
在私人生活方面,碧玉也以其鮮明的風格著稱,曾於1996年在泰國曼谷因不滿狗仔隊不停跟拍而出手暴打記者。碧玉有2個孩子,1986年6月8日與同為方糖樂團成員的Þór Eldon(兩人於1997年離婚)生下兒子Sindri Eldon Þórsson(目前為新聞工作者以及許多樂團的貝斯手);2002年10月3日與伴侶、美國籍藝術家Matthew Barney(2000年兩人開始交往,2013年分手)生下女兒Ísadóra Bjarkardóttir Barney。
Remove ads
早期生活
碧玉出生與成長於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她的母親Hildur Rúna Hauksdóttir是一位反對破壞性地開發冰島自然環境的社會活動家,[9]而她的父親Guðmundur Gunnarsson是一位工會領袖及電氣技師。
她的音樂生涯是在上小學學習古典鋼琴時開始的,那時她只有十一歲。碧玉當時的一位老師將她唱歌錄製的Demo寄到了冰島第一廣播電台,此電台亦是當時冰島唯一一家廣播電台,而她當時錄製的則是Tina Charles的大熱單曲〈I Love to Love (But My Baby Loves to Dance)〉。隨後,這首由碧玉翻唱的歌曲在冰島本國內通過廣播電台進行播放,並且很快吸引到了冰島本地唱片廠牌「Fálkinn」的注意。隨後此廠牌派代表與當時年幼的碧玉簽約,很快她真正意義上的首張專輯《碧玉》在1977年12月發行。
在青少年時期碧玉受到了朋克搖滾的影響。十四歲時她組建了一支全女子朋克樂隊「Spit and Snot」在不久之後的1979年她組建了一支融合爵士樂隊「Exodus」。1980年她從音樂學校畢業。在1981年,他與貝斯手Jakob Magnússon組建了另一支樂隊「Jam-80」,不久就更名為「Tappi Tíkarrass」,並在1982年8月發行了一張EP唱片〈Bitið fast í vitið〉。樂隊正式首張專輯《Miranda》則在1983年12月發表。
Remove ads
方糖樂隊時期

方糖樂隊的第一支冰島語單曲〈Ammæli〉(在中文中意指「生日」)在被英國雜誌《Melody Maker》宣布為當周最佳單曲後立即在英國本地成為大熱單曲。之後樂隊很快就被「One Little Indian」廠牌簽下,而此廠牌是由「Flux of Pink Indians」樂隊的前貝斯手Derek Birkett建立的。他們在英美兩地逐漸擁有大量忠實樂迷,並且更多大廠牌開始與他們接洽,希望能簽下他們。但是他們拒絕了這些大廠牌的邀約,並仍然與「One Little Indian」保持合約關係,理由則是希望保留完全的創作自由。而至今為止比約克依然與此廠牌有合約關係。在1988年,方糖樂隊還與美國的厄勒克特拉唱片簽訂了代理發行他們第一張專輯《Life's Too Good》的合同。這張專輯的發行使得他們成為了國際巨星,而這對一支冰島搖滾樂隊來說亦是前所未有的。
除了方糖樂隊之外,碧玉也亦與許多其他類型的音樂人進行了不同的嘗試。她與爵士樂隊「Tríó Guðmundar Ingólfssonar」合作發行了專輯《Gling-Gló》,在其中翻唱了很多爵士流行曲,亦有原創作品,於冰島發行。除此之外,她還在「808 State」的專輯《ex:el》中友情獻聲。 她在專輯中貢獻了人聲的〈Qmart〉和〈Ooops〉在英國發行為單曲,並且後來也被收錄進了「808 State」的精選集《808:88:98》。碧玉也在「Current 93」與Hilmar Örn Hilmarsson的專輯《Island》中獻聲一曲〈Falling〉。
Remove ads
個人單飛時期
1993年,方糖樂隊解散,但是樂隊成員們仍然保持友誼關係且依舊參與到唱片廠牌「Smekkleysa」的日常管理中。 樂隊原主唱碧玉搬到了英國倫敦去追求個人單飛事業,此時她也開始與「Massive Attack」樂隊的製作人Nellee Hooper進行合作。他們的搭檔促成了碧玉第一支國際範圍內的大熱單曲〈Human Behaviour〉。 此單曲是一首節奏輕快的舞曲,而裡面的吉他節奏則是採樣自巴西音樂人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的一首歌曲。有趣的是,在很多國家這首歌並不經常出現於廣播電台,反倒是更常在MTV這樣的電視頻道里播放。這一切都得歸功於其音樂錄影帶的視覺效果,而此錄影帶正是由法國導演、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米歇·龔德里所執導。至此之後,龔德里與碧玉亦會頻繁合作音樂錄影帶的拍攝。[10]
在方糖樂隊解散後,碧玉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初試啼聲》於1993年6月發行,並受到各方好評,此專輯被當年的NME雜誌評為年度專輯,並在美國達到白金銷量。[11]《初試啼聲》是碧玉從青少年及樂隊時期向個人發展時期邁出的重要一步。由於她在十一歲時已經發行過了一張專輯,所以事實上《初試啼聲》並非她的首張專輯。但她將專輯命名為《初試啼聲》亦有表明其音樂事業新篇章開始的意思。 《初試啼聲》中有許多歌是碧玉在青少年時期寫成的,但是有的歌詞亦是在專輯製作期間與Nellee Hooper合作寫就的。儘管這張專輯受舞曲風潮影響頗大,但在樂器編排方面卻並不死板,相反地還應用到了許多舞曲編排上並不常見的樂器,甚至專輯中有的歌和舞曲毫無關聯。例如作為單曲發行的〈Venus as a Boy〉中弦樂部分就極大地受到了寶萊塢的影響;碧玉在專輯中翻唱的爵士標準曲〈Like Someone in Love〉編排亦有用到豎琴;而專輯普通版(不包含附加曲目)中最後一首曲目〈The Anchor Song〉的伴奏更是僅僅只用了一支薩克斯風合奏團。
1994年,碧玉贏得了全英音樂獎最佳國際女歌手以及最佳國際新人兩個獎項。[12]《初試啼聲》的大獲成功使得很多音樂人對碧玉拋出了橄欖枝:她與大衛·阿諾合作,為1993年電影《倫敦街頭檔案》寫了一曲〈lay Dead〉(後來在《初試啼聲》的重發行版本中此曲被收錄為附加曲目);在英國Trip Hop標誌性人物Tricky的專輯《Nearly God》中與其合作兩首曲目;在「Plaid」樂隊1997年專輯《Not for Threes》中亦有合作並獻聲;並與他人合作完成了麥當娜1994年專輯中的歌曲〈枕邊故事〉。
1995年6月,碧玉推出了第二張於全球範圍內發行的錄音室專輯《家書》。此張專輯中碧玉主要與四位製作人進行合作,他們分別是:在《初試啼聲》中與碧玉合作過的Nellee Hooper、英國Trip Hop代表性音樂人Tricky、電音團體「808 State」主腦Graham Massey以及製作人Howie B。在《初試啼聲》大獲成功的基礎上,碧玉繼續在專輯中追求不同的聲效,而她當時亦對舞曲以及techno音樂非常熱衷。Tricky與Howie B的加入也使這張專輯顯現出Trip Hop與電音相融合之感(在〈Possibly Maybe〉與〈Enjoy〉中皆有體現)。在這些製作人及老友的啟發之下,碧玉也在專輯中做出了一些嘗試,例如〈Army of Me〉中類似於工業音樂如風捲殘雲一般的鼓點。但是《家書》這張專輯中微妙及愉悅性的時刻相較於《初試啼聲》則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像翻唱歌曲〈It's Oh So Quiet〉中更加深層次的爵士和管弦樂編排以及直到專輯最後還依然存在着的一種親密的暗示感。
《家書》在《Spin》雜誌「1990年代最棒的90張專輯」評選中排名第7,同時亦在此雜誌的「1985 - 2005百張最佳專輯」評選中名列第75名;[13][14]在Pitchfork網站的「1990年代最佳專輯」評選中,《家書》與《雌雄同體》兩張專輯分別排名第21與20位。[15][16];而在2003年,《家書》更是被列入《滾石雜誌》「500張最偉大專輯」評選的第373位(現已降至第376位)。[17]
儘管再一次碧玉用她的音樂錄影帶(而非單曲)贏得了主流媒體與大眾的關注,但是《家書》還是祭出了三支英國單曲榜前十名單曲並最終在美國達到白金銷量。[11]在1995年,碧玉也參與了Hector Zazou的合作專輯《Chansons des mers froides》的錄製,而她在專輯中唱的是冰島傳統民歌〈Vísur Vatnsenda-Rósu〉。
Remove ads

《雌雄同體》於1997年發行。這張專輯的封面完全顛覆了她以往在《家書》與《初試啼聲》中如小精靈一般的造型。專輯中碧玉選擇了與Howie B(上張專輯《家書》製作人之一)、Eumir Deodato以及英國樂隊「LFO」主腦Mark Bell進行合作。《雌雄同體》是她第一張獨立概念化的專輯,亦被認為是碧玉迄今為止最具有實驗氣息的專輯之一。在專輯中隆隆作響的鼓點也隱性地折射出了冰島的全景,最能說明以上這些的就是專輯中的單曲〈Jóga〉了。此單曲將飽滿的弦樂以及岩石般吱嘎作響的電氣之聲合二為一。 2001年,此專輯在美國被認證為金唱片。[11]
碧玉為了此張極富情感的專輯依舊拍攝了好些音樂錄影帶,並且有些也在MTV得到了播放。〈Bachelorette〉的音樂錄影帶是由與她常合作的導演米歇·龔德里所攝製,而〈All Is Full of Love的音樂錄影帶則是由導演Chris Cunningham攝製。碧玉作商業發行的這首〈All Is Full of Love〉也是在美國範圍內首次有藝人發行DVD格式單曲,而這也為其他藝人發行DVD或其他多媒體格式單曲的舉措鋪平了道路。
在《Spin》雜誌的一次訪談中,電台司令主唱湯姆·約克聲稱收錄於《雌雄同體》的〈Unravel〉是他最愛的歌,並說道:「我正試着讓我們電台司令來做個翻唱(指〈Unravel〉),因為我覺得這是我聽過的最美的歌之一了。」("I'm trying to get Radiohead to do a cover because I think it'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songs I've ever heard.")。在2007年11月,電台司令在一場網絡直播演出中翻唱了這首歌。[18]

在2001年,碧玉發行了專輯《晝伏夜出》。在這張專輯中,碧玉將室內管弦樂隊、合唱團、低沉人聲的元素與私人化以及脆弱易碎的歌詞主題糅合在一起,並促成了這張專輯的誕生。編曲方面,碧玉與電音二人組「Matmos」、丹麥DJ Thomas Knak以及豎琴演奏家Zeena Parkins進行了合作。而歌詞方面,此張專輯借鑑了美國詩人E·E·卡明斯與美國獨立電影人哈蒙尼·科林的作品,以及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的作品《渴愛》。為了配合專輯的發行,碧玉還發行了一本同名精裝書《碧玉》,而書中的內容大多是結構較為鬆散的短文以及一些攝影作品。[19]為了宣傳《晝伏夜出》,碧玉亦在歐洲及北美各大戲院、歌劇院展開了一系列巡演,巡演陣容包括參與專輯創作的Matmos、Zeena Parkins以及她從巡演之前在格陵蘭的試音選拔中選出的因紐特合唱團。[20]而這張《晝伏夜出》也成為了碧玉當時銷售速度最快的專輯,據統計截止至2001年年底已售出兩百萬張。[21]
《晝伏夜出》中共有三支單曲單獨發行,分別是〈Hidden Place〉、〈Pagan Poetry〉以及〈Cocoon〉。MTV2率先播放了首發單曲〈Hidden Place〉的音樂錄影帶,隨後此單曲以CD、DVD的介質發行。不過,專輯中第二主打〈Pagan Poetry〉的音樂錄影帶在該頻道播出之後引起了巨大爭議。原因則是此音樂錄影帶里能看見碧玉裸露的乳頭,並且其中還有明顯的身體穿孔以及模擬口交的鏡頭。[22]所以自此之後MTV很少播放此音樂錄影帶,若播出的話也會對錄影帶中的某些特定部分(例如碧玉在此錄影帶中裸露胸部的部分)進行刪減修改。在2002年,此音樂錄影帶終於在美國MTV2頻道的一次深夜特輯「最受爭議的音樂錄影帶」中播出了未刪減版。第三波主打〈Cocoon〉的音樂錄影帶由日本知名服裝設計師石岡瑛子執導。在此錄影帶中碧玉看起來似乎幾近全裸出鏡(但其實是穿了緊身塑體衣),且乳頭部分長出了紅色的絲線,並最終將她纏繞成繭。此錄影帶由於涉及敏感題材,所以並未在MTV播出過。
2002年,碧玉發行了Boxset盒裝專輯《Family Tree》,意在回顧她的音樂生涯。此盒裝專輯收錄了許多先前並未發行的歌曲版本,這其中就包括與「Brodsky Quartet」合作的作品。與《Family Tree》一同發行的還有一張精選集《Greatest Hits》。《Greatest Hits》收錄了先前十年間碧玉以個人身份發行的大熱金曲。精選集中的單曲皆由碧玉的歌迷在她的官網上投票決定。 同時,DVD版本的《Greatest Hits》亦與CD版本一起發售。DVD版本收錄了碧玉在個人時期(從《初試啼聲》至《晝伏夜出》時期止)發行的音樂錄影帶。精選集中唯一新單曲〈It's in Our Hands〉的音樂錄影帶由著名導演斯派克·瓊斯執導,並攀上了英國單曲榜第37名。而在拍攝此音樂錄影帶時,碧玉已身懷六甲。
Remove ads

碧玉與柏洛斯基四重奏樂團於2001年錄製了由作曲家約翰·塔文納特別為她譜寫的作品〈Prayer of the Heart〉。此作品在2003年美國攝影師南·戈丁的攝影展覽中作為背景音樂使用。 在2003年,碧玉還發行了一套Boxset套裝《Live Box》。套裝中的四張CD分別對應其在之前為宣傳四張專輯而作的現場演出。並且此套裝還收錄了一張DVD,內容則是每場演出中的片段部分。四張CD在《Live Box》發行之後皆以較低價格單獨發售。
2004年8月,碧玉發行了專輯《精隨》。在製作期間,碧玉就計劃這張專輯將會是一張完完全全以人聲為基礎的專輯。儘管專輯中的大量編排聲效皆為人聲,但是其中還是有多處較突出的運用了電子節奏來打底,所以最初「完全以人聲為基礎」的計劃並沒有徹底實行。在此專輯中獻聲的有因紐特呼麥女歌手Tanya Tagaq、嘻哈節奏口技表演者Rahzel、日本節奏口技表演者Dokaka、前衛搖滾音樂人Mike Patton、「Soft Machine」樂隊鼓手兼主音Robert Wyatt,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合唱團亦參與了專輯錄製,歌詞方面,她再次將E·E·卡明斯的作品放入其中(〈Sonnets/Unrealities XI〉)。此時,《精隨》也成為了她在美國公告牌榜單上成績最好的專輯,最高攀至第14名。不過後來該成績則被她的下一張專輯《Volta》超越,後者最高曾攀至公告牌榜單第9名。
2004年8月,碧玉受邀在希臘雅典舉辦的2004年奧運會開幕式中表演歌曲〈Oceania〉(收錄於《精隨》)。當她在演唱時,她在此次演出中的裙子緩慢地伸展開來,而裙子伸展後則是一幅約900平方米的世界地圖,在其演唱完畢之後各個國家/地區的運動員們均踏上這幅世界地圖從而走進會場。這首〈Oceania〉是碧玉專門為這次開幕式而寫的,並邀請到英國利茲的節奏口技者Shlomo以及一個來自倫敦的合唱團參與此曲錄製。此曲發行後,網上流傳出碧玉與女歌手Kelis合作的新版本〈Oceania〉。此新版本原僅僅只是出現在〈Oceania〉的電台宣傳單曲碟中,但後來亦以B面曲目的形式收錄在〈Who Is It〉的單曲碟中公開發行,而〈Who Is It〉也攀上了英國單曲榜的第26名。在〈Who Is It〉單曲碟發行之後,專輯中第二支單曲〈Triumph of a Heart〉也於2005年初發行,還打進了英國單曲榜第31名。
Remove ads
政治立場
在政治理念上,碧玉曾多次很明確地表達出她支持少數民族或特殊自治區獨立自決的主張。她曾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將其歌曲作品《宣告獨立》(Declare Independance)獻給一些有獨立爭議的地區,其中包括法羅群島與格陵蘭兩個丹麥屬地,她亦聲援與塞爾維亞有嚴重衝突的科索沃。2008年3月2日在上海國際體操中心舉行的一場演唱會中,碧玉在安可曲時段演唱了《Declare Independance》並在曲末高呼大喊「西藏!西藏!……」[23][24][25],該舉動引起中國政府強烈不滿。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前夕,她在臉書上將《宣佈獨立》一曲獻給蘇格蘭,表達支持蘇格蘭獨立的立場。
她支持環保立場鮮明,為了抗議開發冰島東部以及興建水壩等破壞自然景觀生態的原因,她甚至舉辦受到矚目的抗議演唱會,聲援冰島國內越來越強大的抗議聲浪。
Remove ads
音樂作品列表
- 1977年 - 《Björk》
- 1993年 - 《Debut》
- 1995年 - 《Post》
- 1997年 - 《Homogenic》
- 2001年 - 《Vespertine》
- 2004年 - 《Medúlla》
- 2007年 - 《Volta》
- 2011年 - 《Biophilia》
- 2015年 - 《Vulnicura》
- 2017年 - 《Utopia》
- 2022年 - 《Fossora》
- 2000年 - 《Selmasongs: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Dancer in the Dark》
- 2005年 - 《Drawing Restraint 9》
參考來源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