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禁色 (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禁色》是大衛·西爾維安和坂本龍一於1983年合作創作的歌曲。這首歌曲是由大島渚電影《俘虜》的主題曲改編而成的歌唱版。歌曲收錄於電影原聲帶專輯中,並於1983年由維京唱片公司發行單曲。
Remove ads
背景
這首歌的名稱取自於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於1953年出版的小說《禁色》。雖然這個小說與該歌曲的音樂錄影帶沒有直接關聯,但兩者都探索了同性戀主題,尤其是透過對上帝的信仰,以抵制慾望的發展。
1984年,這首曲目被重新錄製,並作為同年西爾維安的首張個人專輯《Brilliant Trees》主打單曲《Red Guitar》的B面曲目,之後也被收錄於其1987年的專輯《Secrets of the Beehive》的某些版本中作為特典曲目。
自此以後,坂本和西爾維安分別錄製了《禁色》多個版本,包括器樂版(名為《俘虜》)和人聲版。一個由西爾維安演唱的管弦樂版本,收錄在坂本的1999年專輯《Cinemage》中[4]。西爾維安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中,曾提及這首曲目的創作過程:[5]
樂團解散後,我不確定自己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有一段時間我沒有寫任何東西,這對我來說很不尋常。後來坂本給了我《禁色》讓我去創作,打開了一扇小門。突然間,靈感開始真正湧現,新的創作素材開始涌現。我覺得這首歌非常美麗,音效驚人。我喜歡他使用的所有樣本。
當時我們非常注重音效設計,無論是在黃色魔術交響樂團還是我們進化的階段,音效設計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為製作人,坂本對這首特別的音樂所做的事情是非常出色的。旋律本身也非常優秀。最初 - 我不知道他是在我創作歌詞之前還是之後告訴我的 - 坂本龍一期望我能夠寫一個旋律,與他所寫的旋律相輔相成。但我發現這是不可能也不理想的。所以我寫了一個與旋律相反的對旋律,與他所創作的原始旋律相輔相成。
我看著坂本在錄音室裡,當時伯托魯奇在他的肩膀上告訴他「多一點這個,少一點那個」,坂本龍一在這方面非常具有韌性、非常開放和靈活。我認為這是一種美德,但我自己並不具備這種特質。
Remove ads
曲目列表
坂本龍一負責編曲所有音樂;大衛·西爾維安為《禁色》、《Bamboo Houses》和《Bamboo Music》作詞。
- 首面
- 《禁色》 – 4:42
- 二面
- 《The Seed and the Sower》 – 5:00
- 首面
- 《禁色》 – 4:42
- 二面
- 《The Seed and the Sower》 – 5:00
- 《Last Regrets》 – 2:40
- 《禁色》 – 4.42
- 《Bamboo Houses》 – 5.26
- 《Bamboo Music》 – 5.38
排行榜
人員
- 製作人員
- 製作人:坂本龍一
- 錄音、混音:坂本龍一、小野誠彥、田中信一
- 錄音助理:中越道夫
- 封面設計:大衛·西爾維安
- 攝影:藤井ユカ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