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州大學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州大學,簡稱福大,中華人民共和國雙一流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8]。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學創建於1958年,首任校長由時任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副省長賈久民兼任,現任校長為吳明紅。福州大學作為福建省兩所「211工程」大學之一,[9]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
![]()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校區
福州大學在福州有怡山校區、旗山校區、銅盤校區、晉江校區四個校區,在廈門鼓浪嶼校區和集美校區兩個校區,在泉州有泉港校區,總計七個校區。 怡山校區為「老校區」,是福州大學最早的校區,是2006年以前的辦學主體;現為本科層次的福州大學獨立學院至誠學院,地址為福州市工業路523號(此為東大門地址,另外學生日常出入較多的北大門在楊橋西路),與西禪寺毗連。現今,老校區主要為至誠學院所使用,除福州大學一些研究機構外,福州大學教學逐漸向新校區搬遷。
旗山校區為「新校區」,是在福州市重新規劃城市片區後,為了適應新需要而於2004年後陸續興建的,為現在的學校辦學主體,地址為福州市閩侯縣上街鎮大學新區學園路2號。旗山校區至怡山校區可搭乘96路公交車,至市內可乘55路、97路、48路公交車,福州地鐵2號線在旗山校區東門設有福州大學站。
銅盤校區原為海洋學院(閩台合作)一二年級教學區。海洋學院遷至晉江校區後,銅盤校區成為旗山校區辦學主體的擴展。其位於福州市軟件園二期南側五鳳山麓,地址為福州市銅盤路軟件大道89-1號。
福州大學晉江校區位於晉江市金井鎮,按「兩院兩園」布局:「兩院」即福州大學先進製造學院、福州大學海洋學院,均為全日制教育,可容納學生4500名。「兩園」即福州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晉江分園、福州大學大學生創業教育園,建成後可容納創新創業型人才2500名。
鼓浪嶼校區(老校區)和集美校區(新校區),設在福建省廈門市,為成立於1952年的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校區。
泉港校區,2016年9月福州大學石油化工學院(2023年12月改名化工學院)入駐,位於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1957年福建省工業總產值低,工業基礎薄弱。為了發展工業經濟,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福建省委決定在福州西門外祭酒嶺新建一所工科大學,並命名為福州大學。
1958年秋,福州大學籌備處成立。同時,先由廈門大學招收機械,電機,化工,礦冶等4個工科系的學生共634名。年內又增設了土建系和理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3系。
1960年2月工科58,59級各專業學生,7月底理科各專業學生先後從廈門大學搬至新建成的福州大學校舍。在福州大學初期建設的過程中,為避免辦學力量分散而影響學校發展,經福州大學和廈門大學兩校商定:廈門大學除調配一定數量的基礎課程教師之外,儘量以整個專門化調遷為原則。廈門大學的整個電子物理專業及其電子管試製車間轉入福州大學物理系。化學系以物理化學專業中的結構化學,分析化學一部分以及盧嘉錫帶領物化專業研究生遷往福州大學。數學系的計算數學、應用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也遷到了福州大學。
1962年,因福建地處台海前線,省內的一些工廠相繼關閉。社會上開始質疑福州大學是否應該繼續辦下去。鑒此,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孤梅和副校長盧嘉錫等上書福建省委,請求福州大學繼續辦下去。經福建省委權衡利弊之後,於1962年7月正式下達通知:福州大學繼續辦下去,但要縮小規模,停辦土建和礦冶兩系以及電機系的工業企業電氣化,數學力學系的力學等專業。至此,學校設有十個專業,每年招生不超過500人,其中理科學生不超過90人,全校學生規模為3000人左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福州大學的正常教學和科研秩序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時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的張孤梅被開除黨籍(於1969年1月5日含冤病逝)。盧嘉錫副校長亦被隔離勞動,遭受迫害。在此期間,學校曾一度停止招生,直至1970年才恢復招生,後因福建師範學院和華僑大學停辦,福州大學又增設教育系(1973年福建師範學院復辦又回歸該校)和土建系(後又有部分回歸華僑大學)。
文革結束之後,通過撥亂反正,調整教學制度,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位於廈門市的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於2000年正式併入福州大學。伴隨着1999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以及學校辦學主體從怡山校區轉至旗山校區,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自福州大學建校以來,已培養了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畢業生近20萬人。2010年學校成為全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並成功躋身全國50所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高校。
註:現在的福州大學與1951年8月改名的福州大學(現福建師範大學前身)屬於不同的學校。
院系設置
截至2019年5月,學校設有21個學院(含1個獨立學院和1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
歷任校長
校友
- 魏可鎂,中國工程院院士,工業催化劑工程技術專家,福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
- 吳新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1966年福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 王欽敏,歐亞科學院院士,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1974年9月至1977年8月在福州大學地質採礦工程系學習
- 陳希,前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現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長(院長),曾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歷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副部長。
- 洪茂椿,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78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化學系
- 林惠民,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專家,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
- 范更華,福州大學副校長,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離散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圖論與組合開放實驗室主任,系統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數學會組合數學與圖論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組合數學與圖論學會理事長。1980年畢業於福州大學。
- 林金明,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 王欽敏,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致公黨中央常務副主席,畢業於福州大學地礦工程專業,曾任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州大學副校長等職務。
- 梁綺萍,福建省政協主席、黨組書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第四屆中共福建省委委員,第八屆福建省人大常委
- 雷春美,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委統戰部部長。
- 郭振家,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新聞出版局局長。
- 葉雙瑜,福建省委常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曾任福州大學黨委書記、福建省副省長。
- 李祖可,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 何明華,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
- 陳濤,共青團福建省委副書記
- 郭廷標,遼寧省原政協主席、黨組書記,遼寧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人大副主任。
- 梁建勇,莆田市委書記
- 黃維禮,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 鄭松岩,曾任中共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現任福建省省長助理。
- 陳為民,中共福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饒南湖,雲南省玉溪市市長
- 陳景河,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82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地質採礦工程系
- 周振鶴,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1963畢業於福州大學礦治系;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為中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