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醫科大學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医科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醫科大學,簡稱福醫大,是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預防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省屬醫科大學。其前身是始創於1937年的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改稱1996年4月改為現名。2003年,學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截止2022年9月,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3‰。擁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個博士後工作站,2個院士工作站。

現有旗山、烏山2個校區,規劃占地約1550畝。設有23個學院(部),30個本科專業。現有教職醫護員工13000多人(含附屬醫院),在校全日制學生18000多人。
Remove ads
學校簡史
- 1937年,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創立,首任校長為侯宗濂,並有「附設省立醫院」,即現「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前身
- 1939年,因抗戰爆發,福州即將淪陷,學校內遷閩北山城沙縣聖廟繼續辦學
- 1939年,學校更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
- 1945年,抗戰結束,學校遷回福州吉祥山原址
- 1949年,福州解放,學校更名為「福建醫學院」,「附設省立醫院」亦更名為「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
- 1950年,福建省政府決定「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與福州醫師公會「合組醫院」合併,命名為「福州合組醫院」,並被指定為福建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 1954年,「福州合組醫院」改稱「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並隸屬福建醫學院
- 1959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的前身「福州中國協和醫院」正式成為福建醫學院的附屬醫院
- 1966年,「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被更名為「福建醫學院附屬工農兵醫院」,「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被更名為「福建醫學院附屬反帝醫院」
- 1969年,因中蘇關係緊張,戰備疏散需要,學校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療系合併,成立福建醫科大學,遷址泉州,所有附屬醫院被撤銷
- 1973年,原「福建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式命名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原晉江專區第二醫院併入福建醫科大學,並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 1978年,學校遷回福州
- 1982年,學校更名為福建醫學院
- 1984年,「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正式恢復
- 1996年,學校改為現名,即「福建醫科大學」,相應的附屬醫院也改為現名
- 2000年,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加掛「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牌子
- 2011年,籌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Remove ads
校訓
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辦學規模
目前,各類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本科生12800多人、博士研究生290多人、碩士研究生3100多人,在校留學生400多人、成人教育學生4300多人,本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並招收港澳台僑生和外國留學生。此外,學校已形成了多學科、多層次的成人醫學教育辦學體系。
師資力量
截至2022年9月,擁有專任教師(含臨床教師)16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56.32%,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69.14%。擁有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入選者、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49人次,「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2人,歷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福建省特級後備人才、福建省「百人計劃」、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福建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省級高層次人才559人次,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8個。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覆蓋)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覆蓋)1個;自主設置目錄外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各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科6個。2012年起,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全科醫學領域」招生單位之一,於2012年開始招生。
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個,省中醫、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1個,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個,省特色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 ,省教育廳重點學科13個,省科技廳優先發展學科8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5個,承擔着大量的科研任務,成果顯著。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中華高血壓雜誌》和《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等,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學校圖書館面積近2.3萬平方米,圖書、資料200多萬冊,是福建省醫學圖書中心館。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最新統計,2009年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 |||
血液病學 | ------------ | -------------- | ---------- |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和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 |||
臨床醫學 | 護理學 | 基礎醫學 | 藥學 |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生物學 | 中西醫結合 | 口腔醫學 |
公共管理 | ------------ | -------------- | ---------- |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點學科 | |||
血液病學 | 分子醫學 | -------------- | ---------- |
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 |||
血液病學 | 內科學 | 心血管內科學 | 外科學 |
病原生物學 | 耳鼻咽喉科學 | 神經病學 | 口腔臨床醫學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 藥理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 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
Remove ads
專業設置
截至2017年5月,學校設有福建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福建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福建醫科大學藥學院、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福建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協和臨床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省立臨床醫學院、福總臨床醫學院、臨床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體育教學研究部、海外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20個學院(部)。[1]
專業設置列表(據2019年招生計劃)
Remove ads
臨床實踐教學基地
截至2018年11月,福建醫科大學擁有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教學醫院共計44所,其中直屬附屬醫院6所(1所在建中),非行政隸屬附屬醫院14所(含2所臨床醫學院),教學醫院24所。[2]
目前附屬第三醫院正在建設中。
下表列出福建醫科大學臨床實踐教學基地:
Remove ads
圖書館
福建醫科大學圖書館始建於1937年,分別由上街校區圖書館、台江校區圖書館、四所直屬附屬醫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協和醫院、附屬口腔醫院)分館三個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達2.8萬平方米,館藏總量150萬冊。其中,紙質館藏79.2萬冊,數字館藏95.8萬冊。[3]
校史名人
歷任校(院)長
下表列出福建醫科大學歷任校(院)長:
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時期 (1937-1939)
福建省立醫學院時期(1939-1949)
福建醫學院時期(1949-1969)
福建醫科大學時期(1978-1983)
福建醫學院時期(1983-1996)
福建醫科大學時期(1996-至今)
- 備註:本表資料截止至2021年10月,因學校名稱多次變化,故行政負責人名稱或為院長、或為校長。
Remove ads
學校校歌
進全民健康於無疆
作詞:鄭貞文 作曲:王政聲
歌詞:
神農百草嘗,
岐黃盧扁古名揚;
華佗聖手,
仲景名方醫術素精良。
科學進步,
時代煥光芒,
勖哉我同學,善善應從長。
探真理,重實驗,
奠定新醫基礎,
萃東西文化於一堂。
勖哉我同學,奮起圖自強。
具恆心,施仁術,
推行公醫制度,
進全民健康於無疆!
姐妹學校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