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科爾沁沙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科尔沁沙地
Remove ads

科爾沁沙地蒙古語ᠬᠣᠷᠴᠢᠨ ᠤ
ᠡᠯᠡᠰᠦᠷᠬᠡᠭ
ᠭᠠᠵᠠᠷ
鮑培轉寫qorčin-u elesürkeg γaǰar西里爾字母Хорчины элсэрхэг газар),是一塊位於中國內蒙古東部西遼河中下游赤峰市通遼市附近的沙地,面積大約5.0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沙地。區域內的主要河流為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等。

科爾沁沙地原來是科爾沁草原,由於過度開墾,使得草原演變成了沙地。土地開墾過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清末開始鼓勵內地民人到蒙地墾荒[1]民國時期(包括滿洲國)大量放墾[2];1958年的「大躍進」階段;1966~1976年「文革」時期以北京、天津、遼寧等地區的知識青年為主的農墾兵團的開墾[3];以及2010年起由資本雄厚的企業在沙漠腹地的大型機械化開墾(見下圖)。

Thumb
沙漠腹地的大規模機械化開墾。地理位置:43°5'33" N; 120°17'26"E

由於當地人口密度的增加,過度開墾和超載放牧,使得草原演變成了沙地。在嘎達梅林「抗墾」前後,科爾沁草原就「出荒」十一次。今天大部分草原都已沙化,成為科爾沁沙地,屬正在發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風蝕沙地半固定狀態為主。目前科爾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沙化。

據國際商報網[4]和翁牛特旗新聞網[5]報道,沙地種植項目以每年3000畝—5000畝的速度推進。另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林業局最新監測,科爾沁沙地每年綠化面積大於沙化面積約75萬畝[6]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