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秦望山 (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望山 (人物)
Remove ads

秦望山(1896年—1970年1月12日),福建省泉州府城東郊草埔尾(今屬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人,20世紀中國政治和軍事人物、無政府主義活動家。

Thumb
秦望山

生平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秦望山出生在泉州府城東郊草埔尾的一間農舍中。其父曾為私塾先生,秦望山出生時已年老。秦望山幼年曾讀私塾,稍長便隨鄉人遠赴菲律賓謀生。辛亥革命後,革命思潮在東南亞華僑中迅速傳播,深受新思想影響的秦望山在16歲時決定棄商返國,投身革命,並立下誓言:「誰能救中國,我就跟誰走。」[1]

民國四年(1915年),秦望山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與王泉笙、桂華山等革命黨人一同參與反袁運動。民國七年(1918年),參加許卓然領導的閩南靖國軍討伐福建督軍李厚基的鬥爭。民國十年(1921年),在上海與許卓然等人組織福建自治促進會,倡議將李厚基驅離福建。秦望山受派返回福建,擔任福建自治軍全權代表,發表《福建自治軍宣言》,並委任雲霄縣的黃廷經為福建自治軍漳屬指揮官。黃廷經起事失敗後,秦望山轉至南安縣鳳巢山建立根據地,將收編的福建民軍分為四路,自組第五路軍並任指揮,與李厚基部多次交戰並取得勝利。民國十一年(1922年),部隊調整番號,許卓然任第二路司令,秦望山另組第三支隊,並任統領。

民國十二年(1923年)2月,東路討賊軍軍長許崇智派前敵總指揮何成濬率部4000人由福州南下,與福建自治軍協同攻占泉州。秦望山率部進駐石獅一帶,同年,秦望山部移駐南安縣官橋的漳州寮,開辦訓練所,由無政府主義者梁冰弦主持政治教學,還托梁冰弦介紹老牌無政府主義者鄭文湘為幫統兼訓練所的教育長,向學生灌輸無政府主義思想,以培養軍隊骨幹;第一期招生50名,其中有李良榮;期間,還設立一個鑄造輔幣的工廠,以補給經費[2][3]。後來,隨許卓然前往廣東討伐陳炯明。行至平和縣時被圍,突圍後轉赴上海。

民國十四年(1925年)初,秦望山在上海大學肄業,旋即返回廈門,加入中國國民黨。同年6月8日,中國國民黨福建臨時省黨部在廈門成立,秦望山當選為執行委員。隨後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廈門市黨部臨時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七月,國民黨中央丁超五到廈門籌備成立福建省黨部,秦望山轉赴詔安,出任詔安幹部學校政治部主任。

民國十五年(1926年)1月,秦望山奉許卓然之命潛入泉州,任中國國民黨晉江縣臨時黨部籌備主任。11月,北伐軍攻占泉州;12月,中國國民黨晉江縣臨時黨部成立,秦望山任主任委員;同時,秦望山以晉江縣臨時黨部名義開設晉江縣宣傳養成所,培養幹部。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中國國民黨晉江縣臨時黨部發動「清黨」。5月,由於未能抓捕陳文總等共產黨人,福建新編軍以「清黨不徹底」為由,下令通緝秦望山,他被迫離開福建。

民國十七年春(1928年),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入福建解決新編軍問題後,福建省政府委任秦望山為泉永民團編練處特派員。他藉助第十一軍的力量剿滅流氓匪徒組成的泉州市衛隊。

民國十八年(1929年),秦望山與許卓然、梁披雲等在泉州創辦黎明高級中學。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任泉州平民中學董事長,後將其改為民生農校。此時,在秦望山周圍,聚集了梁披雲、葉非英、張賴愚、劉抱真等無政府主義者[4]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秦望山任泉州防災委員會主任,後調任福建省抗敵後援會晉江縣分會常務委員兼總務股股長。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起,連任第一、二屆國民參政員,兩度前往南洋動員華僑捐資,以支援抗戰。菲律賓被日軍占領後,他滯留當地,擔任菲律賓血干團總顧問兼青年工作隊指導。

菲律賓光復後,秦望山回國,任國民政府中央監察委員、福建華僑建設公司董事長,推動福建鐵路建設、永春天湖山煤礦開發、安海港圍墾工程,並籌建福建水利建設公司。他將友人贈送的3萬多美元,大部分用於投資福建華僑建設公司,並將部分股票抵押籌得1萬多美元,捐贈給泉州民生農校作為校舍建設經費。

民國三十八年七月(1949年),因勸李良榮和李漢沖在閩西起義,遭軍統特務毛森追捕,被迫逃往香港,開設福元船務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秦望山在香港積極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運工作。1950年,一艘從廣州運往汕頭的油船被國軍炮艇劫往台灣,長子秦長城也被扣押。為交涉人船釋放,他遷居砂拉越,創辦報刊並經營印務館,因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遭英國殖民政府驅逐,遂回香港繼續經商。

1957年1月,在何香凝邵力子等人的關心下,秦望山舉家自香港返中國大陸定居。不久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先後擔任第二屆民革福建省委委員、第三、四屆省委常委、台灣工作組組長,兼任第三屆福建省政協常委。

回到中國大陸後,秦望山撰寫文章數萬字,向海外宣傳中國大陸的建設成果。直至臨終前,仍為福建沿海建設事業提出意見與建議。1970年1月12日,病逝於福州[5][6][7][8][9]

Remove ads

秦望山與無政府主義

秦望山在政治、黨務和軍事上接受許卓然的主張,也曾受他的領導,但許卓然為三民主義者,秦望山則兼信無政府主義,兩人的理念有很大差別。秦望山受無政府主義者吳稚暉影響,認為幹革命如果沒有無政府主義頭腦,會墮落到升官發財的泥坑去。秦望山在福建活動時,一直吸收無政府主義者,他的得力部下多是無政府主義者,包括:在漳州寮訓練所主持政治教學的梁冰弦,擔任晉江縣宣傳養成所教官的梁披雲、劉抱真,主持民生農校的葉非英,1928年—1939年在晉江縣辦理黨務的張賴愚,以及他培養出的學生李良榮、袁國欽。許卓然在世時,對秦望山吸收無政府主義者雖沒積極贊成,但認為無政府主義者亦是進步力量,也不反對。1930年許卓然去世後,秦望山更加倚重無政府主義者。1920年代末後,無政府主義在廣州上海已無市場,中國無政府主義的主要人物集中於秦望山在泉州創辦的黎明高級中學,吳克任校長,巴金也三次到訪[4][10];因此,泉州一度被稱為「安那其主義之都」[1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