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摩西
聖經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摩西或譯梅瑟(希伯來語:מֹשֶׁה),唐代景教譯作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作穆撒,是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中,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猶太教徒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 《聖經》最初的五卷經文──〈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除申命記末段外都是摩西寫的,因此被稱爲摩西五經。他在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裡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是由其所書寫。[1][2][3][4]
![]() |
依照出埃及記的記載,摩西受耶和華之命,率領受奴役的希伯來人離開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的應許之地──迦南。原本僅需十一天的行程,卻因以色列民不信服上帝的指引,且抗拒摩西的領導,而延宕了征途,在西奈半島上的流離生活遠不如在埃及時的安定,當時西奈半島仍在古埃及統治之下,以色列民歷經四十餘年的艱辛跋涉,(有指是是避免和迦南各族正面衝突,另外迦南已有很多強大部族居住,陸路受非利士人阻攔),才最終抵達應許之地。他們在流徙期間所經過的西奈半島地區,要麼已有其他民族佔據,要麼則因土地貧瘠、水源缺乏而不適合長期定居。
在加底斯巴尼亞,因缺乏水源,以色列民與摩西發生爭執。摩西未能遵從上帝的吩咐,而是以杖擊打磐石取水。因這次不順服,上帝宣告摩西不得渡過約旦河,無緣與以色列民一同進入應許之地。在摩西的領導下,以色列人不僅擺脫了被奴役的境遇,更在西奈半島期間接受並恪守十誡,從此成為歷史上首個信奉一神教的民族。這一轉變使猶太教得以確立,形成了集政治、宗教、民族認同、神權與政權於一體的獨特體系。
Remove ads
聖經記載
摩西降生之際,正值以色列民族面臨嚴峻考驗之時。其祖先原本過著游牧生活,因故鄉鬧饑荒,雅各攜眷遷居埃及。起初數十年間,以色列人與埃及人和平共處,生活安定。然而,局勢隨著新王的統治而驟變。據聖經記載 "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興起治理埃及,他向其民眾宣稱"以色列民族人數眾多,實力強大,已然超越我們。我們務必謀劃應對,以防他們日益壯大。若逢戰事,恐其與敵軍結盟,攻擊我們,進而離境。"" 為此,埃及統治者採取了嚴厲的壓制政策,不僅強迫以色列人從事繁重勞役,更下令希伯來助產士處死新生男嬰,藉此控制人口增長。[5]然而,希伯來助產士秉持信仰與良知,不願執行如此殘酷的命令。以色列人的人口依然持續增長。面對此況,法老進一步頒布嚴令"所有希伯來人所生的男嬰,皆須投入尼羅河中"[6]
此時,利未支派中有一對夫婦誕下一名男嬰。他們見這孩子生得俊美非凡,決意冒險將其隱藏,不願順從法老的殘酷命令。
三個月後,隱匿嬰孩變得愈發艱難。在此危急之際,這對父母精心策劃了一個保全孩子性命的方案:母親編織了一個蒲草箱筐,仔細地塗上瀝青和石漆使其防水,將嬰孩安置其中,再謹慎地把箱筐置於尼羅河岸邊的蘆葦叢中。[7]
Remove ads
約基別並非任由命運擺佈,而是將箱子策略性地放置在尼羅河畔的蘆葦叢中。由於法老女兒經常在此處沐浴,這個位置的選擇顯然經過深思熟慮,意在使箱子被人發現。[8][9]法老女兒很快發現了蘆葦叢中的箱子。當她打開箱子,看見男嬰正在啼哭,立即辨認出這是希伯來人的孩子,但仍決定收養。這名男嬰的原生家庭所取的名字已無從考證,世人僅知其養母為他取名為摩西。[10][11]
在古埃及的信仰中,只有慈悲為懷、廣行善事的人,死後才可進入天堂。考古學家霍伊塞·蒂爾斯利指出,當時的埃及婦女享有與男性相當的地位,在法律和經濟層面上擁有平等機會,包括收養子女的權利。這從出土的紙莎草文獻中可見一斑,其中記載了埃及婦女收養奴隸的案例。而關於摩西的撫養,《綜合聖經辭典》提到,聘請其生母為乳母的做法,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收養慣例相符。」[12]
據聖經記載,摩西的姐姐米利暗靈機一動,巧妙安排了由生母約基別來擔任乳母。約基別因敬畏上帝,向摩西揭示了他的真實身份。在古代,嬰兒的哺乳期通常持續數年,這給了約基別充足的時間向摩西傳授關於"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的信仰。[13]這個信仰的根基後來對摩西影響深遠。當他成為法老女兒的養子後,"就學了埃及人的一切智慧"。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記載摩西在埃塞俄比亞戰役中被擢升為將領,而聖經也描述摩西"說話做事都大有能力"。[14][15]
當摩西四十歲時,作為皇室成員的他已經立足於高位,前途光明。只要他繼續效忠法老,更高的權位指日可待。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有一天,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打他的希伯來弟兄"。當他目睹一個以色列同胞遭受毆打,生命垂危時,他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抉擇。正如《希伯來書》第11章24至25節所記:他"不肯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寧願選擇與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16]
摩西在憤怒和激動之下殺死了那個埃及人,並將屍體藏在沙中。[17]摩西殺死埃及人的事情傳到法老那裡,他不得不倉皇逃離埃及。他逃到了米甸地,在那裡安頓下來,並與當地遊牧民族的祭司葉忒羅的女兒西坡拉結婚,生了兩個兒子。
在接着的40年裡,他放牧度日,過着簡樸的生活。(過了許久,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因受奴役,就歎息哀號,他們的哀聲上達於神。《出埃及記》第2章第23節參)有一天,他放牧葉忒羅的羊群,把羊趕到何烈山附近。就在那裡,耶和華的天使在燃燒着的荊棘叢中顯現。上帝吩咐摩西說,「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但摩西驚訝之餘自覺不能勝任,就向上帝直言:「我算什麼?我怎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他甚至把自身的缺點說出來,但上帝已指派他去領導以色列人。[18]
Remove ads
摩西回到埃及後進宮見法老,要求釋放以色列民。但因法老的心剛硬,拒絕放人,上帝便降下十災震懾埃及:
- 水變血災
- 青蛙之災
- 虱子之災
- 蒼蠅之災
- 畜疫之災
- 瘡災
- 冰雹之災
- 蝗蟲之災
- 黑暗之災
- 長子之災
每次災難過後,法老都答應放人,但災難一過就反悔。直到最後一災,埃及所有頭生的,包括人和牲畜都死去。失去長子的法老悲痛萬分,終於同意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這就是著名的"出埃及"事件的開始。
不過法老很快就後悔放走以色列人。當他聽說以色列人在曠野迷路時,隨即率軍追趕,企圖將他們抓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來到紅海邊,向海伸出手杖,紅海頓時分開形成一條通道。以色列民就走在這條路上逃離埃及人的追捕。當埃及軍隊也跟著進入海中時,耶和華使紅海的海水回復原狀,埃及追兵就全被淹沒在紅海之中。
死亡
摩西死在摩押地、伯昆珥對面的谷中,只是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墳墓何在。[19]
史實性
儘管這段傳奇的細節尚需要更充分的史料來佐證,但這時期希伯來人流入埃及卻大致符合史實[20]。在古埃及的歷史中,中王國時期和新王國時期中間有個「第二中間期」,約當在西元前十七和十六世紀時,埃及北部為西亞而來的喜克索斯人所佔領,建立起第十五王朝,埃及人則在南方的底比斯建立偏安的第十六王朝,並且臣服於喜克索斯人。埃及人在隨後的底比斯政權第十七王朝後期養精蓄銳,一舉發動對喜克索斯人的抗戰,最後反攻勝利、復興國家,建立統一的第十八王朝,並逐漸將喜克索斯人逐出埃及。
喜克索斯人是閃族的一支,同為閃族的猶太人隨喜克索斯人及其他閃族游牧部落入侵埃及(大約在公元前1800至前1540年期間,亞洲西部說閃族語的人移居埃及。以及古物學家詹姆斯·霍夫邁爾在《寄居埃及的以色列人》[21]一書中說:「考古學資料清楚地表明,埃及是黎凡特人(來自西亞、靠近地中海東部地區的外族)常去的國家,尤其在氣候反常、發生旱災的時候,黎凡特人就遷移到埃及去。),獲任第十五王朝的統治階層,後來尼羅河民族覺醒後也一同被逐出埃及。
《摩西的生平事跡》[22]說:「埃及一幅古墓壁畫,經常被人複製,畫中描寫一群奴隸造泥磚時的情景,用筆工細,可作為以色列人曾在埃及受苦這個聖經記載的有力佐證。」
關於約基別用的箱子,聖經的描述也準確無誤。經文說箱子是用紙莎草造的;紙莎草做箱子是很合適的,《庫克(聖經評註)》[23]指出「埃及人常用紙莎草來造輕快的小舟」。
有學者主張摩西原型為哈特謝普蘇特的忠實顧問大臣賽穆姆特。
Remove ads
世系圖
根據七十士譯本,摩西的世系圖如下
根據希伯來語聖經,摩西的世系圖如下
根據雅煞珥書,摩西的世系圖如下
以摩西(梅瑟)為主題的電影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