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賈桂琳·甘迺迪

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夫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
Remove ads

傑奎琳·李·「傑基」·肯尼迪·奧納西斯(英語:Jacqueline Lee "Jackie" Kennedy Onassis,1929年7月28日—1994年5月19日),原姓布維爾(英語:Bouvier),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美國的第一夫人。

事实速览 傑奎琳·肯尼迪 Jacqueline Kennedy, 美國第一夫人 ...
Remove ads

早期生涯

傑奎琳·李·布維爾出生於紐約州南安普敦鎮南安普敦醫院,父親約翰·沃努·布維爾三世是一個證券經紀人,具有四分之一法國血統,其餘的為愛爾蘭血統,是一個花花公子。母親傑奈特·諾頓·李來自馬里蘭州,祖先也是愛爾蘭移民。她的妹妹卡羅琳在1933年出生。傑奎琳從小就喜歡在外祖父的農場中騎馬,騎馬成為她終生的愛好,並且為此得過許多獎項。此外她還喜好讀書、繪畫、寫詩。

1944年-1947年傑奎琳在波特小姐學校(Miss Porter's School)就讀,1947年-1948年在瓦薩爾學院就讀,1949年曾去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51年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獲得藝術學位。

傑奎琳的第一個工作是為《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周圍進行人物專訪並為他們攝影,為此她邂逅了當時一顆政壇新星—民主黨馬薩諸塞州參議員肯尼迪

與約翰·F·肯尼迪的婚姻

Thumb
1953年9月12日,參議員約翰·F·肯尼迪與傑奎琳·肯尼迪的婚禮

傑奎琳與聯邦眾議員約翰·F·肯尼迪於1952年5月在記者查爾斯·L·巴特利特舉辦的晚宴上相識。[1]她被肯尼迪的外貌、機智和財富所吸引。兩人都信仰天主教,喜歡寫作與閱讀,且曾在海外生活,興趣頗多相投。[2]當時肯尼迪正忙於競選馬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選後兩人感情加深,他向她求婚。布維耶因受派前往倫敦為《華盛頓時報-先驅報》報道伊麗莎白二世加冕儀式,未立即答應。[3]

她在歐洲旅行一個月後返回美國,並接受了肯尼迪的求婚,隨後辭去了報社的工作。[4]兩人的訂婚於1953年6月25日正式公布,當時她24歲,肯尼迪36歲。[5][6]

布維耶與肯尼迪於1953年9月12日在羅得島紐波特的聖瑪麗教堂舉行彌撒式婚禮,由波士頓天主教總教區總主教理查德·卡欣主禮。[7]此婚禮被視為當季最重要的社交事件之一,儀式有約700人出席,之後在漢默史密斯莊園舉行的招待會有1200人參加。[8]她的婚紗由紐約設計師安·洛伊設計,現收藏於肯尼迪總統圖書館。伴娘禮服亦由洛伊設計,但傑奎琳未公開致謝她。[9]

Thumb
1954年12月約翰脊椎手術後的肯尼迪夫婦

新婚夫婦前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度蜜月,之後在弗吉尼亞州麥克林希科里山莊定居,那裡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郊區。[10]傑奎琳與公婆小約瑟夫·P·肯尼迪羅絲·肯尼迪建立了良好關係。[11][12][13]然而婚後初期夫妻倆面臨諸多困境:約翰患有阿狄森病和因戰傷導致的慢性背痛,1954年底接受了幾近致命的脊椎手術。[14]傑奎琳則在1955年流產,並於1956年8月產下死胎女兒阿拉貝拉。[15][16]隨後,他們將「希科里山莊」出售給約翰之弟小羅伯特·F·肯尼迪,由其與妻子埃塞爾·肯尼迪及子女居住。肯尼迪夫婦則在喬治城的N街購置聯排住宅作為新居。[17]他們亦在波士頓的博登街122號居住,此為約翰國會任期內在馬薩諸塞州的常駐住所。[18][19]

1957年11月27日,傑奎琳生下女兒卡羅琳·肯尼迪[15]當時她與丈夫正巡迴馬薩諸塞州,為約翰角逐1958年參議員連任選舉拉票,並與嬰兒女兒一同登上1958年4月21日的《生活》雜誌封面。[20][a][哪個/哪些?] 他們亦嘗試通過一同出行拉票來改善婚姻前五年長期分離的狀態。約翰很快意識到妻子的存在對選情大有幫助。肯尼斯·奧唐納回憶道,「她在時人群會多一倍」,也稱她「總是開朗親切」。而約翰的母親羅斯則認為傑奎琳「並非天生的競選者」,因其羞怯,不適應聚光燈。[22]1958年11月,約翰成功連任參議員,他稱傑奎琳的廣告與助選「極其寶貴」,並評價她「無可取代」。[23][24]

1959年7月,歷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訪問海恩尼斯港的肯尼迪莊園,首次與傑奎琳交談,形容她「極具洞察力,觀察細緻,判斷犀利」。[25]當年約翰巡遊14州,而傑奎琳則多次暫停隨行,以陪伴女兒卡羅琳。她亦建議丈夫改善衣着,為來年總統競選做準備。[26]她尤其前往路易斯安那州拜訪埃德蒙·雷吉,協助丈夫在當地爭取支持。[27]

Remove ads

第一夫人生涯

Thumb
1960年3月的總統夫婦

1960年肯尼迪以些微的票數擊敗尼克松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1961年傑奎琳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年輕的第一夫人。她也曾為競選出力,甚至向雜貨鋪老闆們講解議會的組成。在西弗吉尼亞州訪問時她受到強烈的震撼,以前她從沒有見過如此貧窮的現象,後來在白宮裝修需要訂貨時,她曾經建議購買貧窮地方公司的產品以幫助這些地方。

她不喜歡「第一夫人」這個稱號,認為像給馬取的名字,雖然她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都會暴露在媒體和公眾的眼光之下,她希望保護孩子們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她不允許對孩子們拍照曝光,但當她外出時,肯尼迪會讓白宮的攝影師為他們拍照。

傑奎琳會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她喜好法國風格的食品和時裝,在安排白宮國宴時經常選用法國烹飪,但作為第一夫人穿着法國時裝她又怕被人批評不愛國,因此叫美國的服裝師模仿法國的風格為她設計製作服裝,她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的時尚偶像。在訪問法國期間,她和戴高樂用法語對話,受到法國人的熱情歡迎。

Thumb
1962年5月晚上,肯尼迪夫人、總統肯尼迪、安德烈·馬爾羅、馬爾羅太太瑪麗-瑪德蓮(Marie-Madeleine Lioux)、林登·約翰遜和夫人小瓢蟲·約翰遜在去與法國文化部長吃飯途中,剛剛走下白宮隆重樓梯。傑奎琳的晚禮服由法國時裝名牌迪奧設計。

傑奎琳做的第一件重大工作是恢復白宮內部的本來模樣,在由準備退位的艾森豪威爾總統夫人帶領她巡視白宮時,她就為其充斥着沒有歷史感的複製家具而感到沮喪。她認為白宮代表着國家,就應當恢復其歷史形象。她要求組成一個美術委員會,着手進行這項工作,到處尋找古董家具和歷史藝術作品,甚至親自向曾經設計過白宮的人寫信。完成恢復工作後,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帶領CBS的電視主持人拍攝專題參觀巡遊整個白宮的電視節目。

傑奎琳主持的許多社交活動使得總統夫婦成為國內文化界的焦點,在美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音樂藝術文化如此關注,傑奎琳的每次招待使得每位到白宮參加國宴的客人感到都是一個美好的夜晚。傑奎琳將原來的U形餐桌撤走,改成八人的圓桌。在維也納美國總統和原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會談中,傑奎琳和赫魯曉夫的交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總統談判以失敗告終,但赫魯曉夫很欣賞美國總統夫人。基於上述原因,傑奎琳被認為是60年代美國婦女心目中公認的時尚引領者。

肯尼迪遇刺

Thumb
傑奎琳和約翰·肯尼迪在美國總統座車上,在刺殺發生僅幾分鐘前

1963年8月,她的小兒子派屈克去世,傑奎琳幾乎再也沒有在公眾中露面。11月肯尼迪要求她和他一起去德克薩斯州協助競選,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肯尼迪遇刺身亡時,在汽車中她坐在肯尼迪身旁。

傑奎琳隨後表現出的勇氣令全世界為她讚賞,她拉着兩個孩子的手主持肯尼迪的葬禮,在國會大廈和女兒一起在靈柩前下跪,隨着靈車從白宮一直步行走到聖馬修斯教堂,最後在阿靈頓公墓點燃她丈夫墓前的常明火炬。《倫敦晚報》(London Evening Standard)稱讚她:「傑奎琳·肯尼迪給了美國人……他們最缺少的一種東西——皇族的威儀(Majesty)」[28]。 肯尼迪去世一個星期後,傑奎琳接受《生活》雜誌(Life Magazine)記者的專訪,她將肯尼迪在白宮的日子比喻為亞瑟王神秘的圓桌騎士們,說肯尼迪喜歡當時正在百老匯演出的音樂劇。她說「肯尼迪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神話了,可是他寧願還是一個男人」。

此後一年中她都沒有再在公眾中露面,她的女兒曾在學校中告訴老師,她媽媽終日以淚洗面。傑奎琳一度想死,但為了兒女還得堅持活着。

然而在2009年7月出版的傳記一場情事(Bobby and Jackie: A Love Story),賈桂琳·甘迺迪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女人。在書中有證人親眼目睹甘迺迪夫人和小叔羅伯特·弗朗西斯·甘迺迪眉來眼去。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的第二年(1964年)賈桂琳跟羅伯特·甘迺迪在棕櫚灘共度耶誕,不久又一起前往安提瓜島度假,當時羅伯特的妻子沒有同行。此外,書中還披露甘迺迪夫人和馬龍·白蘭度的情感糾纏。白蘭度承認與甘迺迪夫人1964年發生過兩夜「充滿激情的性關係」,在和白蘭度有過兩夜激情後,甘迺迪夫人失去了興趣,她選擇結束這段短暫的情事,並於1968年嫁予希臘船王歐納西斯。[29]

在2014年即將由傑奎琳密友出版的新書中,更爆料傑奎琳曾和俄羅斯芭蕾舞王魯道夫·紐瑞耶夫有過一段情,而紐瑞耶夫還同時和小叔羅伯特、以及傑奎琳的親妹妹發展多角戀,三人關係錯綜複雜。[30]

Remove ads

第二次婚姻

Thumb
阿靈頓國家公墓的傑奎琳墓碑

1968年7月,肯尼迪的弟弟總統競選人羅伯特·肯尼迪被暗殺,傑奎琳認為肯尼迪家族已經成為暗殺的目標,為了保護兒女,她決定離開美國,她於1968年10月20日嫁給了希臘船王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奧納西斯有足夠的金錢和勢力可以保護她。為此奧納西斯離開了他的情人歌劇演員瑪利亞·卡拉斯,傑奎琳失去了美國當局對她進行保護的特權。

雖然他們結婚了,但婚後兩人很少在一起,奧納西斯和傑奎琳的兒女相處很融洽,但傑奎琳和奧納西斯的女兒不和,因此她經常外出旅遊和購物。1975年3月15日奧納西斯臨去世前填了一張離婚書,當時傑奎琳和她的孩子們正在紐約。根據婚前協議傑奎琳沒有能得到奧納西斯的遺產。他的女兒用3千5百萬美元換取傑奎琳放棄全部遺產的聲明。

晚年生活

此後傑奎琳一直生活在紐約,擔任雙日出版社(Doubleday and Company)編輯,和一位比利時裔的已婚鑽石商人和企業家同居。20世紀60年代曾領導反對拆除紐約中央火車站,80年代領導反對在中央公園附近建設摩天大樓。

199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淋巴腺癌,5月19日晚上23:15她在第五大道的公寓中去世,享壽64歲。

5月23日她的葬禮經由電視向全國轉播,雖然她自己希望葬禮只是局限在親屬之間。她被安葬在阿靈頓公墓已故的丈夫肯尼迪身邊,克林頓總統發表書面演講,她的兩個孩子為她獻上鮮花,標誌着美國一個時代的結束。

流行文化

因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關係,她的形象曾多次被搬上銀幕,但以她為主角的就比較少: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