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窩鯊屬
史前软骨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窩鯊屬(學名:Wodnika)是一類已滅絕的軟骨魚,屬於櫛棘鯊目。它們生存於早二疊世(大約259-2.55億年前)的德國、俄羅斯和阿拉斯加州。
Remove ads
命名與分類
窩鯊屬於1843年由明斯特(Münster)基於在里謝爾斯多夫銅頁岩礦床中發現的牙齒化石進行描述。[2]然而,明斯特在1840年就已經發現了這塊化石,[3]他將其命名為阿爾特豪斯窩鯊(Wodnika althausi)。之後明斯特基於同一礦床發現的其它化石描述了本屬第二個物種帶狀窩鯊(Wodnika striatula),後來發現的窩鯊屬完整化石就屬於帶狀窩鯊。1982年,梅麗(Maisey)基於一些來自阿拉斯加州的鰭棘和椎骨化石描述了北方窩鯊(Wodnika borealis)。[4]
描述

窩鯊屬是櫛棘鯊目的代表屬之一,具有櫛棘鯊目的典型體態。它們的體態較為細長,總體長約為三英尺。[5]它們有兩個發達的新月形背鰭,每個背鰭上都像楔棘鯊屬一樣有一根6到10厘米長的鰭棘,鰭棘的橫截面呈三角形,向背側凸出並彎曲,沒有小齒,其表面上有7——9條縱溝。[6]窩鯊屬的胸鰭和腹鰭分開明顯,胸鰭和骨盆非常發達。一對腹鰭位於第二背鰭下方。臀鰭緊隨其後且明顯分開,尾鰭是典型的歪尾。窩鯊屬的齒列非常奇特,牙齒外形扁平,沒有被牙釉質覆蓋。與楔棘鯊屬相比,窩鯊屬的兩個發達的胸鰭關節不是三基的,兩個背鰭的基部也缺少軟骨組織用於支撐,這意味着窩鯊屬相較於楔棘鯊屬而言代表了櫛棘鯊超科中更加原始的類群。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
- †阿爾特豪斯窩鯊 Wodnika althausi Münster, 1840 (模式種)
- †帶狀窩鯊 Wodnika striatula Münster, 1843
- †北方窩鯊 Wodnika borealis Maisey, 1982
古生物學
窩鯊屬的尾鰭形狀表明它們是敏捷的游泳者,可能以帶硬殼的生物(如鸚鵡螺)為食,因為它們有着結實、扁平而多褶皺的牙齒。
在奧斯納布呂克附近的哈斯貝根地區,窩鯊屬和腔棘魚屬、無刺帶魚屬(Acentrophorus) 、古鱈屬、小鰭魚屬、Eurysomus屬等魚類共存。
發現地點
美國魚類學家大衛·斯塔爾·喬丹於1919年在《加利福尼亞南部的魚類化石》(Fossil fishes of southern California)中描述了一顆中新世鯊魚牙齒,並將其命名為Wodnika ocoyae。[11]1923年,他在《魚類分類》(A Classification of Fishes)一書糾正了自己的錯誤,認為牙齒只是一種結核。[1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 Giebel, C. G., Die Fische der Vorwelt, mit steter Berücksichtigung der lebenden Fische. Erster Band: Wirbelthiere. Dritte Abtheilung: Fische: i-xii, Leipzig: Brockhaus: pp. 1–467 (德文)
- Geinitz, H. B., Dyas oder die Zechsteinformation und das Rothliegende (Permische Formation zum Theil). Heft I. Die animalischen Ueberreste der Dyas, Leipzig: Engelmann: pp. 130 (德文)
- Weigelt, J., Wichtige Fischreste aus dem Mansfelder Kupferschiefer, Leopoldina, 6: pp. 601–624 (德文)
- Schaumberg, G., Seltene Beispiele für vermutlichen Sexualdimorphismus in der Wirbeltierfauna des späten Paläozoikums, Philippia, 14 (4): pp. 289–298 (德文)
Remove ads
腳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