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竹圍仔 (鹽水區)

臺灣臺南市鹽水區的一個傳統聚落名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竹圍仔臺灣臺南市鹽水區的一個傳統聚落名稱,她曾經是舊時學甲十三莊學甲寮莊頭中的角頭聚落之一,並且為學甲慈濟宮八區中的東北郊區,行政區曾經規劃為鹽水鎮飯店里,2018年4月30日臺南縣市合併後實施鄰調整部,飯店里與鄰近的大豐、田寮等三里合併,目前歸為為鹽水區三和里。[1]

地理位置

位於學甲區宅港西稍偏北邊,兩聚落間有一間廟即宅港龍安府,再往西北不遠約1公里便是同鹽水行政區的麻油寮聚落。另外,急水溪從聚落西北向東南分兩路徑,分別流經聚落的南北兩邊,流經聚落北邊的是急水溪分流田寮大排,南邊的則是急水溪主河道。[2][3]

聚落脈絡

早期所謂「學甲十三莊」,即是以學甲慈濟宮為中心而向四周拓建的13個莊頭,其範圍大致分布在八掌溪將軍溪間的中下游地帶。13莊分別為:學甲區的學甲、中洲(含東頭角、過港仔頭前寮西廍頭港仔)、大灣草坔(下草坔、中草坔、頂草坔)、山寮(含瓦寮)、宅仔港(含德安寮二港仔)、學甲寮(含大埔口、鹽水麻油仔寮、竹圍仔)、倒風寮(含紅茄萣仔紅蝦港),和北門區三寮灣溪底寮二重港渡仔頭(含北馬仔)、灰窯港(含西埔內)等。[2] 

竹圍仔(臺灣話Tit-uî-á)為學甲寮莊頭中的角頭之一,聚落一開始為學甲李姓所遷拓之地,然而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惟礙於聚落南北皆為河道所限,況且兩河道又將此地區斜切限制了所在區域的擴張,故而此聚落腹地甚小不易形成大的聚落,目前全莊僅不到10來戶。早期此聚落稱為竹圍莊後又稱竹圍仔,而之所以有如是的名稱,乃是以本村庄內住戶前後周圍均種有刺圍而得名。[2][1]

Remove ads

交通

聚落雖有急水溪及田寮大排的經過,然因目前兩溪的運輸效果全無,因而僅能以陸路為主。且僅臺19號線分支路經此聚落,也是是唯一的聯外道路。道路由東北向西南沿著聚落邊緣,在莊頭的西南方與河堤道路交會。[4][5][6]

宗教

鹽水竹圍仔一來由於腹地甚小,加之聚落內居民戶數甚少不到10戶,居民又多以務農為主經濟能力較為薄弱,因而庄內並無任何寺廟,惟居民以虎爺為莊神,並寄奉於一般民家的神壇(黑虎大將壇)之中,而雖如此,每逢慈濟宮的年度慶典,仍然是會出神轎參與刈香與謁祖等盛事。[2][7]

圖集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