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符騰堡王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符騰堡王國
Remove ads

符騰堡王國 (德語:Königreich Württemberg)為1806年至1918年間的德國一成員邦國,是今巴登-符騰堡的一部分,由符騰堡公國(1495年至1806年)升格而來。[1]公元1495年以前,符騰堡是施瓦本公國的一個侯國,其最後一位公爵康拉丁於1268年被處決後,因而滅亡。

事实速览 符騰堡王國Königreich Württemberg, 地位 ...
Thumb
符騰堡王國存在於拿破崙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1815年至1866年它是德意志邦聯的成員,1871年至1918年則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個邦。
Thumb
符騰堡王冠英語Crown of Württemberg
Thumb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的符騰堡王國境內。
Thumb
1890年的符騰堡王國和霍亨索倫省的地圖。
Remove ads

地理

符騰堡王國的領土於1813年界定出來,坐落在北47°34'至49°35'及東8°15'至10°30'之間。王國南北相距最遠達225公里,而東西向則達160公里。領土邊界共約1800公里,總面積為19,508平方公里。

符騰堡王國的東方與南方和巴伐利亞王國相鄰,而北方與西方則是巴登大公國。在西南方邊界的一小部分則與普魯士王國霍亨索倫省博登湖交界。

歷史

腓特烈一世

符騰堡公爵腓特烈三世(1754-1816;於1797年繼承爵位)在1806年1月1日擔任符騰堡國王的頭銜,改稱腓特烈一世。他廢除了憲法,同時讓新舊符騰堡重新統一。後來,他將教會的財產教會的財產收歸政府管理[2],又通過采邑調解顯著地擴大了王國的邊界。

1806年,腓特烈加入了萊茵邦聯並獲得了居住著160,000人的屬地。隨後,在1809年10月的申布倫條約簽署後,大約110,000人被分配在其治下。作為回報,腓特烈加入了拿破崙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的戰事。之後在參加了俄法戰爭前往莫斯科的16,000人中,僅有幾百人歸來。1813年10月的萊比錫戰役後,腓特烈拋棄了法國皇帝並在1813年的富爾達條約中,保住了其國王的頭銜及新收購的領土。與此同時,腓特烈的部隊與其他反法同盟成員一起進軍法國。1815年,腓特烈加入了德意志邦聯,但維也納會議並沒有帶來任何領土的改變。同年,他向他人民的代表提出了新憲法的大綱,但不獲接納。在隨後的騷亂期間,腓特烈一世死於1816年10月30日。[2]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