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七天 (小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內容
該書描寫一個走向火葬場的死人(楊飛)在死後7天中的人生經歷和回憶,帶出中國社會的問題。
風格
評價
對於有讀者把該書比作《百年孤獨》,余華回覆說:「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裡寫了很多當時哥倫比亞報紙上的事件和話題,他說他走到街上,就有讀者對他說:你寫得太真實了。《第七天》不能和《百年孤獨》比,人家寫下的是一百年的孤獨,我只是寫下七天的孤獨,而且人家的一百年只用了二十多萬字,我的七天花費了十三萬字。我深感慚愧。」[1]
也有讀者批評該書是「《第七天》就不過是近年來的社會新聞集錦或什錦或拼盤」。[2]
中國作家網的專文對「強拆、賣腎、火災、瞞報、車禍、地陷、冤獄、殺警、『偽娘』賣淫、死嬰等」是「新聞串燒」、「微博匯編」等惡評持有不同意見。專文認為「余華用作家的胃口艱難地吞咽並頑強地消化着「新聞」,以絕不遺忘和咀嚼反芻的姿態,讓痛深入骨髓,讓愛融入心靈。」[3]
北京大學教授黃燎宇認為:《第七天》把中國人的悲哀和善良都寫絕了。[4]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稱:「網友之所以會認為余華只是在做新聞剪報,是因為余華寫的是我們已經視而不見的日常生活,太真實,觸及了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我們遠遠沒有講清楚、不願意講的東西。」[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