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烏(英語:Diu)是印度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聯邦屬地第烏縣的一個城鎮。第烏區是印度人口第十少的區,總人口23,991(2011年)。第烏鎮位於第烏島東端,以其堡壘和古老的葡萄牙大教堂而聞名。它是一個漁鎮。

第烏是印度百個參與全國性競賽的城市之一,旨在爭取莫迪提出的「智慧城市計畫」的資金支持。第烏曾與來自全印度的20個城市爭奪最後10個席位之一。據報道,2018年4月,第烏智慧城市已成為印度首個白天100%使用再生能源的城市[1]。
Remove ads
歷史

該鎮和地區歷史上是古吉拉特邦索拉什特拉地區的一部分,也是印度洋阿拉伯海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港口。
由於其戰略重要性,1509年,葡萄牙與馬木留克、威尼斯人、拉古薩人、科澤科德扎莫林以及古吉拉特蘇丹馬哈茂德·貝加達(Mahmud Begada)組成的聯軍爆發了第烏戰役[2][3][4] 。 1513年,葡萄牙人試圖建立前哨,但談判失敗。 1521年,葡萄牙貴族塞凱拉的迪奧戈·洛佩斯(Diogo Lopes de Sequeira)和1523年,葡萄牙海軍上將努諾·達·庫尼亞(Nuno da Cunha)的進攻均以失敗告終。1531 年,庫尼亞(1487 年 - 1539 年 3 月 5 日)奉葡萄牙國王之命在第烏建造堡壘,以加強其繁榮的香料貿易[5][6]。1531年,他發動了強大的軍事進攻,率領 100 艘船和 8000 名士兵,其中包括 3000 名葡萄牙人。但此役僅轟炸了第烏島,而未能在島上站穩腳步。葡萄牙軍隊最多只能騷擾附近的海岸。他們於 1532 年和 1533 年再次發動進攻,但未獲成功。
當莫臥兒皇帝胡馬雍準備進攻並吞併古吉拉特蘇丹國時,古吉拉特蘇丹巴哈杜爾沙(Bahadur Shah)向葡萄牙人尋求幫助。葡萄牙人因此得到了他們長期尋求的絕佳機會,在第烏島上建立立足點,建造堡壘,保護他們的貿易。葡萄牙充分利用這一形勢,於 1535 年透過外交途徑與蘇丹簽署了防禦條約:巴森條約(1534),獲准建造堡壘並在堡壘中駐軍。此外,葡萄牙也正式全面控制了巴森島(他們在 1533 年的一場衝突中已從蘇丹手中購買了該島並在那裡建造了堡壘)。葡萄牙人不僅拆毀了第烏島上既有的舊防禦工事,還在第烏建造了一座大型堡壘,而且在 1535 年至 1546 年期間不斷加固,使其成為一座堅固的堡壘。[6][5][7]
葡萄牙人試圖在第烏建造堡壘的野心得到滿足後,古吉拉特蘇丹與葡萄牙人之間在多個問題上產生了完全的不信任。 1537年,在第烏港,蘇丹巴哈杜爾沙在與葡萄牙人的爭鬥中喪生。這導致兩位覬覦古吉拉特蘇丹國王位的候選人展開爭奪,但庫尼亞總督支持的候選人敗北。葡萄牙人因此陷入了爭奪王位的困境,他們迅速與新蘇丹達成停戰協議,以彌補損失,但協議僅維持了一段短時間[7]。
1537 年至 1546 年間,古吉拉特蘇丹試圖將葡萄牙人趕出第烏,但未能成功。由於巴哈杜爾沙曾向奧斯曼帝國發出請求,哈德姆·蘇萊曼·帕夏於1538年派軍至第烏,與康貝領主科哈索法爾(Coja Sofar)的軍隊圍攻第烏,欲打敗奪取第烏的葡萄牙人[8] 。葡萄牙人成功抵抗了長達四個月的圍攻。 1546年,科哈索法爾發動了第二次圍攻。陸上由若昂·馬斯卡雷尼亞斯(João Mascarenhas)率領,海上由若昂·卡斯特羅(João de Castro)率領的葡萄牙征服者擊退了圍攻。科哈索法爾和葡萄牙總督之子費爾南多·卡斯特羅(Fernando de Castro)均在戰鬥中犧牲。第烏堡由若昂·卡斯特羅爵士在 1545 年圍攻之後建成,至今仍屹立不倒。
第二次圍城戰之後,第烏的防禦工事得以鞏固,得以抵禦馬斯喀特阿拉伯人和17世紀末荷蘭人的進攻。1670 年,一群來自馬斯喀特的武裝匪徒曾洗劫第烏堡和第烏鎮[9]。自18世紀起,由於孟買的發展,第烏的戰略重要性逐漸下降,作為東方伊斯蘭勢力與西方基督教勢力昔日鬥爭中的商業和戰略堡壘,它已成為一座博物館或歷史地標。
從 1535 年到 1961 年,第烏一直是葡萄牙的領地。1960年,第烏堡內僅駐紮了350名葡萄牙士兵[10]。1961年,印度聯邦在「勝利作戰行動」下征服了整個前葡屬印度[11][12]。 1961 年 12 月 19 日,葡軍投降,印度軍隊佔領了第烏島[13]。第烏戰役中,印度軍隊對這片飛地進行了 48 小時的海陸空猛烈打擊,直到那裡的葡萄牙駐軍投降。它被宣佈併入印度的中央直轄區:果阿、達曼和第烏。果阿於 1987 年作為一個邦分離;其餘部分成為達曼和第烏的聯邦屬地[14]。 2020 年 1 月 26 日,達曼和第烏聯邦屬地與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合併,形成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和達曼-第烏聯邦屬地[15][16]。
Remove ads
人口

第烏使用的語言包括古吉拉特語、英語、印地語和第烏印度-葡萄牙克里奧爾語。
截至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第烏共有23,991人,分佈在5,249戶家庭中。男性佔人口的48.4%,女性佔51.6%。第烏的平均識字率為92%。第烏10%的人口年齡在6歲以下[17]。
地理和氣候
第烏位於北緯20.71°,東經 70.98°[18]。
該島與海平面齊平,面積38.8平方公里(15.0平方英里)。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第烏島擁有熱帶乾濕季氣候,年平均降雨量為848毫米(33吋),其中除25毫米(1.0吋)外,其餘均集中在六月至九月。
Remove ads
地標

1. 贊帕門(Zampa Gateway)
2. 聖保羅教堂(左)和聖托馬斯教堂(右)
3. 第烏堡
4. 濱海堡壘
第烏鎮除了堡壘外沒有其他高樓大廈,其天際線低矮,以葡萄牙式建築聞名。
第烏堡位於第烏鎮東側,建於 1535 年,直到 1960 年一直有駐軍。
第烏堡是第烏島東端海岸上的一座大型建築,可以俯瞰大海,是該地區遊客最多的地標。這座堡壘與果阿舊城的慈悲耶穌大殿一起,在葡萄牙統治時期於16個國家建造的27座古蹟中,被評選為七大奇蹟之二。第烏堡建在海邊的一座小山丘上[10]。
第烏堡三面環海,堡壘的外牆沿著海岸線而建。內牆設有堡壘,上面曾架設槍枝。內外牆之間有雙層護城河(外層為潮汐護城河)為堡壘提供了安全保障。將防禦工事與城堡隔開的護城河是從砂岩中鑿出來的。當時在西北側建造的防波堤至今仍在使用。堡壘設有三個入口大門。古吉拉特蘇丹早年在堡壘城牆旁的深水航道中建造了一座堡壘,葡萄牙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加固。[24][9][10]
正門的正面牆上有五個大窗戶,並設有石廊。傍晚時分,從堡壘望去,可以欣賞到位於第烏堡對面海岸的帕尼科塔堡(Panikotha Fort)的璀璨景色。第烏堡的頂部至今仍可見到幾門大砲(其中一些由青銅製成,保存完好)。堡壘周圍還散落著一些鐵殼。要從一座永久性橋樑進入堡壘。堡壘的入口處刻有葡萄牙語銘文。城門處的稜堡名為聖喬治。[24][25][9]
堡壘的一端還有一座大型燈塔。如今,堡壘的城牆、城門、拱門、坡道和堡壘的遺跡,依然展現出堡壘昔日的軍事防禦規模。堡壘內,精心規劃的花園裡有小徑,兩旁矗立著古老的大砲。[10][26]
-
望樓
-
由石化木製成的葡萄牙文物,現於第烏博物館展出
-
第烏博物館展出的石化木文物
-
從堡壘城牆上眺望大海
-
堡壘的入口
-
大砲
-
第烏堡的城牆
濱海堡壘(Fortim do Mar)是一座海上堡壘,位於第烏島和果戈拉(Gogolá)半島之間的第烏海峽。它擁有標誌性的船形結構[27]。
Remove ads
第烏鎮現存三座葡萄牙巴洛克式教堂建築,其中聖保羅教堂於1610年竣工,是唯一仍以原定用途使用的教堂。
聖保羅教堂被認為是印度巴洛克式建築的最佳典範之一[28][10][29]。該教堂與建於公元 1605 年的果阿慈悲耶穌大殿非常相似,但工藝和設計更勝一籌,後者也是葡萄牙人在殖民統治期間建造的。教堂內部裝飾有精雕細琢的木製品,被認為是印度葡萄牙教堂中最精緻的裝飾之一。其內部設計精美絕倫,渦卷(螺旋狀捲軸裝飾)和貝殼狀裝飾令人印象深刻。據說,其正面也是在印度建造的所有葡萄牙教堂中最精細的[28][29]。祭壇上有聖母瑪利亞的畫像,由一整塊緬甸柚木雕刻而成,排列著 101 支蠟燭,並點亮了整個祭壇。祭壇上方是藍白相間的筒形拱頂中殿,裝飾著珍貴的古代繪畫和雕像[30]。
據稱,該教堂採用了耶穌會建築的創新設計,是印度的典型代表。其獨特之處在於其外觀,其樸素的牆壁上裝飾著繁複的圖案。雖然教堂的正面是慈悲耶穌大殿的複製品,但教堂省去了慈悲耶穌大殿中常見的加建第三層,以及由牆垛形成的隔間[31]。
教堂採用白色灰泥雕刻,裝飾華麗,這主要歸功於印度工匠的精湛技藝,這也是果阿大多數教堂的典型特徵。據推測,印度的耶穌會士無法找到能夠重現耶穌會原始建築設計的本地藝術家,所以以精湛工藝著稱的印度銀匠影響了教堂正面的裝飾。因此,象牙雕刻的宗教圖像和銀器都帶有濃郁的當地特色[31]。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第烏第一座教堂,建於1593年)現用作醫院。 聖托馬斯教堂則被用作博物館。
城內各處分佈著數座小教堂,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聖母小教堂、玫瑰聖母小教堂,以及堡壘城牆內的堡壘小教堂。
Remove ads
運輸
第烏島透過兩座橋樑與古吉拉特邦大陸相連,其中東側的橋樑連接了第烏鎮和對岸的果戈拉半島。從古吉拉特邦的烏納、拉久拉和馬胡瓦均可搭乘陸路交通到達第烏。
第烏島上並沒有鐵路服務,離第烏最接近的鐵路站位於烏納。
第烏機場有直飛孟買和蓋紹德的航班(由聯盟航空運營)、直飛艾哈邁達巴德和蘇拉特的航班(由靛藍航空運營)以及直飛北果阿的航班(由星空航空運營)。印度捷特航空也曾在第烏機場提供服務,直到其於2019年破產[32]。
參考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