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澳大利亞軍事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澳大利亞於1939年9月3日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政府接受了英國對納粹德國的宣戰。澳大利亞隨後與軸心國的其他成員國進入戰爭狀態,包括1940年6月11日[1]的意大利王國和1941年12月9日的大日本帝國。到戰爭結束時[2],近一百萬澳大利亞人曾在武裝部隊服役,其軍事部隊主要在歐洲戰區、北非戰役和西南太平洋戰區作戰。此外,澳大利亞在其後殖民歷史上首次受到直接攻擊。在戰爭期間,澳大利亞因敵方行動造成的傷亡人數為27,073人死亡,23,477人受傷[3]。還有更多人遭受熱帶疾病、飢餓和嚴酷的囚禁條件之苦;在日本人俘虜的21,467名澳大利亞人中,僅有14,000人生還。

隨著與日本開戰,澳大利亞陸軍部隊逐漸從地中海和歐洲撤出。然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部隊和人員繼續參與對德國和意大利的戰爭。從1942年到1944年初,澳大利亞軍隊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西南太平洋戰場的大部分戰鬥中佔盟軍力量的主要部分。雖然從1944年中期開始,軍隊主要被調派到次要戰線,但直到戰爭結束,它仍繼續對日本進行進攻作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澳大利亞的經濟、軍事和外交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場戰爭加速了工業化進程,促使澳大利亞發展了更大規模的和平時期軍事力量,並開始了澳大利亞外交政策重心從英國轉向美國的過程。戰爭的最終影響還促進了澳大利亞社會向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Remove ads
戰爭爆發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