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26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
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奏鸣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降E大調第26鋼琴奏鳴曲》,作品81a,別稱《告別奏鳴曲》(法語:Les Adieux),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於1809至1810年間創作的鋼琴奏鳴曲。

「告別」暗示了這部作品的標題音樂性質。1809年,拿破崙率領的法國軍隊進攻維也納,迫使貝多芬的資助人魯道夫大公逃離該城。貝多芬因此寫下該曲,並為三個樂章命名為「告別」「不在」和「重逢」。1811年該曲發表時,題獻為「在殿下出發時,為敬愛的魯道夫大公所作」。[1]
告別奏鳴曲是連接貝多芬中期和晚期作品的橋梁,這其後的作品中,貝多芬更多地表現出深沉而非激烈的情感[2]。因為要表現出樂曲中承載的深情,告別奏鳴曲也被認為是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最難演奏的曲目之一。而最後一個樂章的演奏也具有一定技術上的挑戰性。
結構

這部樂曲由三個樂章構成,每個樂章都有德語和法語標題。後兩個樂章的速度標記由於較為特殊而採用了德語:
- 告別(德語:Das Lebewohl、法語:Les Adieux):慢板-快板
- 不在(德語:Abwesenheit、法語:L'Absence):充滿感情的行板(德語:In gehender Bewegung, doch mit viel Ausdruck)
- 重逢(德語:Das Wiedersehen、法語:Le Retour):極其活潑地(德語:Im lebhaftesten Zeitmaße)
演奏這部作品平均需要17分鐘左右。
Remove ads

該樂章以拍慢板開始,奏出一個由三個和弦構成的簡單動機,對應德語單詞「告別」(Le-be-wohl)的三個音節。隨後的第一和第二兩組主題都在此動機上展開。當引子結束而呈示部開始時,轉為
拍的快板。該樂章在不安的第一主題和抒情的第二主題之間徘徊。第一主題中兩短音加一長音的節奏在發展部里進一步發展成為豐富的和諧與不和諧音,更加接近貝多芬晚期作品的風格。這一樂章的尾聲非常長,占據了整個樂章十分之三的長度,營造出離別時的不舍氛圍。該樂章長約7分多鐘。[3]

該樂章中,充滿感情的行板建立在和弦和花音的變奏之上。由於這一樂章表現出了豐富的感情,因此常以伸縮處理的手法演奏。主題元素在這一樂章不斷重複,營造出擔心無法重逢的不安氛圍。第二樂章在最後轉調為降B大調並直接進入第三樂章,迎來重逢之時。該樂章長約4分鐘。

終章依舊採用奏鳴曲式,拍,在降B大調上歡快地開始。在引子表現出重逢的錯愕之後,右手奏出第一主題,隨後又變換到左手,並重複兩次。第二主題開始前有一個過渡段,引出一個從降G大調到F大調的樂句,奏出由強漸弱的琶音。該樂章長約6分鐘。[4]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