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第74屆柏林影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74屆柏林影展(德語:74. 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於2024年2月15日至2月25日在德國柏林舉辦,評審團主席由肯亞演員露琵塔·尼詠歐擔任[1]。本屆亦是卡洛·夏崔安、瑪麗埃特·里森貝克分別擔任藝術總監與行政總監的最後一屆,2023年12月12日宣布由翠西亞·塔特爾接任影展總監,並於2024年4月1日就職[2]。
榮譽金熊獎則授予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3]。比利時導演提姆·米耶蘭茨執導的英語電影《像這樣的小事》被選為開幕片[4]。
Remove ads
評審團
正式競賽[5]
邂逅[6]
短片競賽[7]
最佳首部長片獎[8]
柏林紀錄片獎[9]
新世代[10]
阿姆賈德·阿布·阿拉拉:導演。
/
貝納許·忽爾瑪自迪:演員。
艾拉·薩克斯:導演。
泰迪熊獎[11]
官方單元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競賽片,並依首映日期排序,可角逐金熊獎和銀熊獎[12]:
- * 表示為導演首部長片,可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Remove ads
以下電影被選為邂逅單元,並依首映日期排序,可角逐該單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評審團特別獎[13]:
- * 表示為導演首部長片,可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以下電影被選定為競賽片,可角逐最佳短片金熊獎和最佳短片銀熊獎[14]: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導演首部長片,可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以下電影被選為論壇單元[22][23][24][25][26]:
- * 表示為導演首部長片,可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 * 表示為導演首部長片,可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
- ‡ 表示為LGBT題材電影,可角逐泰迪熊獎。
- Ⓓ 表示為紀錄片,可角逐柏林紀錄片獎。
獎項
以下為得獎名單[30]:
正式競賽
- 金熊獎:《達荷美》– 瑪蒂·迪歐普
- 評審團大獎銀熊獎:《旅行者的需求》– 洪常秀
- 評審團獎銀熊獎:《腥際大帝國》– 布魯諾·杜蒙
- 最佳導演銀熊獎:尼爾森·卡洛·德·洛斯桑托斯·阿里亞斯 –《河馬佩佩的魔幻漂流》
- 最佳主角銀熊獎:賽巴斯汀·史坦 –《非常男人》
- 最佳配角銀熊獎:艾蜜莉·華森 –《像這樣的小事》
- 最佳劇本銀熊獎:馬提亞·甘勒斯納 –《我去死一下》
-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馬汀·吉斯拉特(攝影) –《惡魔的洗禮》
邂逅
短片競賽
- 最佳短片金熊獎:《奇怪的轉折》– 弗朗西斯科·萊扎馬
- 最佳短片銀熊獎:《熱天午後》– 張文倩
- 特別提及:《關於我的一切》– 伊娃·科內曼
柏林紀錄片獎
- 柏林紀錄片獎:《你的國,我的家》– 巴西勒·阿德拉、哈姆丹·巴拉勒、尤瓦爾·亞伯拉罕、拉謝爾·瑟爾
- 特別提及:《直接行動》– 吉拉姆·卡尤、班·羅素
最佳首部長片獎
- 最佳首部長片獎:《小懶猴不哭》– 范玉麟
特別獎
電影大觀[32]
觀眾票選獎-劇情片
觀眾票選獎-紀錄片
- 第一名:《你的國,我的家》- 巴西勒·阿德拉、哈姆丹·巴拉勒、尤瓦爾·亞伯拉罕、拉謝爾·瑟爾
- 第二名:《我被盜的星球》- 法拉赫娜茲·謝里菲
- 第三名:《桃子的教學》- 菲利普·富森格、朱迪·蘭德卡默
新世代
兒童單元[33]
- 最佳影片水晶熊獎:《沒事,沒事,沒事!》- 金慧英
- 特別提及:《年輕的心》- 安東尼·沙特曼
- 最佳短片水晶熊獎:《蝴蝶》- 弗洛倫斯·米埃赫
- 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放大》- 迪娜·納賽爾
- 國際評審團最佳影片獎:《女王們》- 克勞蒂亞·雷尼克
- 特別提及:《穿過岩石和雲層》- 法蘭科·加西亞·貝塞拉
- 國際評審團最佳短片特別獎:《夏日句點》- 藍燦昭
- 特別提及:《烏莉》- 瑪麗安娜·吉爾·里奧斯
青年單元[34]
- 最佳影片水晶熊獎:《最後一游》- 薩莎·納斯瓦尼
- 特別提及:《開始的槍》- 瞿尤嘉
- 最佳短片水晶熊獎:《健康治癒》- 露西亞·G·羅密歐
- 特別提及:《拉普索》- 卡洛琳·卡瓦爾坎蒂
- 國際評審團最佳影片獎:《如火》- 菲利普·勒薩奇
- 特別提及:《梅貝戈爾》- 薩爾瓦納茲·阿蘭貝吉
- 國際評審團最佳短片獎:《一隻鳥飛了起來》- 萊納德·帕哈羅·德拉霍斯
- 特別提及:《愛與恨之歌》- 紹拉夫·吉米爾
- 正式競賽:《我最喜歡的蛋糕》– 瑪莉雅姆·莫卡達、貝塔什·薩納哈
- 邂逅:《睡覺時眼睛睜開》– 妮莉·沃拉茲
- 電影大觀:《法魯克》– 阿斯勒·厄茨蓋
- 論壇:《人類冬眠計劃》– 安娜·科爾努德拉·卡斯特羅
- 最佳劇情片:《從今以後》– 楊曜愷
- 最佳短片:《奶奶貓》– 祖札·巴納辛斯卡
- 最佳紀錄片:《桃子的教學》– 菲利普·富森格、朱迪·蘭德卡默
- 評審團獎:《尋找彼端的你》– 雷凡·阿金
- 特別獎:洛塔爾·蘭伯特(導演)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正式競賽:《我最喜歡的蛋糕》– 瑪莉雅姆·莫卡達、貝塔什·薩納哈
- 電影大觀:《性夢愛三部曲:性》– 戴格·尤漢·豪格魯德
- 論壇:《瑪麗亞的沉默》– 小戴維斯·西曼尼斯
- 特別提及:《攔截》– 奧克薩娜·卡爾波維奇
讀者評審團獎
- 柏林摩根郵報讀者評審團獎:《我去死一下》– 馬提亞斯·甘斯勒
- 每日鏡報讀者評審團獎:《一個家庭》– 克莉絲汀·安戈
國際藝術電影院聯合會獎
- 國際藝術電影院聯合會獎:
- 《性夢愛三部曲:性》– #invoke:ilh(電影大觀)
- 《#invoke:ilh》– #invoke:ilh(論壇)
歐洲電影標誌獎
- 歐洲電影標誌獎:《#invoke:ilh》– Template:Link-no
卡利加里電影獎
- 卡利加里電影獎:《Template:Link-de》– Template:Link-fa
和平電影獎
- 和平電影獎:《Template:Link-de》– Template:Link-de
大赦國際電影獎
- 大赦國際電影獎:《陌生人的案件》– Template:Link-en
海納卡羅獎
- 海納卡羅獎:《Template:Link-de》– Template:Link-de
德國藝術影院協會獎
- 德國藝術影院協會獎:《最後一游》– 薩莎·納斯瓦尼
- 特別提及:《非洲迪斯可:馬達加斯加的故事》– 勒克·拉扎納賈納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