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格爾·烏里韋遇刺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6月7日,2026年哥倫比亞總統選舉預候選人、參議員米格爾·烏里韋·圖爾瓦伊在哥倫比亞波哥大豐蒂翁區莫德利亞社區的埃爾戈爾菲托公園(El Golfito)舉行競選集會時遭槍擊。身中多槍的烏里韋傷勢危重,經兩個月救治無效,於2025年8月11日逝世。[1][2][3]
![]() |
Remove ads
背景
米格爾·烏里韋·圖爾瓦伊是哥倫比亞保守派政治人物。其祖父胡利奧·塞薩爾·圖爾瓦伊·阿亞拉曾任哥倫比亞第25任總統;母親迪亞娜·圖爾瓦伊是記者,1990年遭麥德林集團綁架,並於次年在營救行動中遇難。[4]遇襲時烏里韋正擔任哥倫比亞參議員,並以民主中心黨預候選人身份角逐2026年總統選舉黨內提名,與四名黨內候選人競爭[5]。事發當日,烏里韋在波哥大莫德利亞社區進行競選活動,由同黨派的豐蒂翁區議員比克托·莫斯克拉(Víctor Mosquera)邀請並組織行程,市議員安德烈斯·巴里奧斯(Andrés Barrios)等人隨行,團隊包括政治助理、保鏢及當地警察[6][7]。團隊在商業區發放傳單後,於埃爾戈爾菲托公園搭建臨時講台,烏里韋當時正就槍支攜帶權放寬及殘疾人公共政策等議題發表演說[8]。
Remove ads
襲擊事件
2025年6月7日下午,烏里韋在埃爾戈爾菲托公園遭近距離槍擊[9]。一名15歲少年乘坐同夥駕駛的摩托車抵達現場[10][11],下車後至少連開六槍擊中其頭部、頸部和腿部[12][13]。BBC報道稱其身中三槍,其中兩槍擊中頭部[9]。現場至少五名同夥協同作案,使用兩輛摩托車和灰色雪佛蘭斯帕可汽車進行監視[14]。襲擊者提前四小時踩點[15],更換衣物後重返現場,另兩名同夥在槍擊時下車接應[16]。

烏里韋先被送往豐蒂翁家庭醫療中心(Clínica Medicentro Familiar de Fontibón)急救[18],後轉至波哥大聖菲基金會醫院(Clínica Fundación Santa Fe de Bogotá)接受神經外科及血管外科聯合手術[19][20]。6月8日醫療報告顯示術後仍處危殆狀態[21]。6月16日因急性腦出血再次緊急手術[22]。院方確認其傷勢「極其嚴重」[23]。8月10日突發腦出血致病情急劇惡化[24]。
調查與法律程序
一名青少年嫌疑人在現場被捕;當局最初確認其為未成年人[27]。6月10日,這名15歲少年正式被控謀殺未遂及非法持有槍支[27]。網絡流傳的抓捕視頻顯示,當被安保團隊制服時,這名少年高喊「是『olla』的人幹的!讓我說出是誰,讓我把電話號碼給你們![28]」——「olla」在哥倫比亞指非法毒品銷售點,其居住區附近兩處毒品點可能用作聯絡點[28]。該少年自述作案動機為金錢[29],其叔父也證實直接行兇動機為金錢交易,約定酬金2000萬比索(約4800美元)[30]。
案發當日,哥倫比亞國防部懸賞最高30億比索徵集線索[31]。在6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檢察官盧斯·阿德里安娜·卡馬戈調查確認在現場繳獲了一支槍械和12個彈殼,該槍是一支9毫米格洛克手槍,於2020年8月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購入[32],專案組審查近千段監控視頻並詢問23名證人,以重建該未成年人從其住所到襲擊發生後時刻的行動軌跡,以及可能針對烏里韋進行的跟蹤活動[28]。繳獲的襲擊者手機聊天記錄及住所筆記本成為關鍵物證,烏里韋的辯護團隊也向當局提交了具有證據價值的材料[14]。
總檢察院與警方調查後認定此案系職業殺手網絡所為[28]。檢方後續起訴多名涉嫌後勤支援的嫌疑人,並於2025年7月5日在波哥大逮捕埃爾德·何塞·阿爾特亞加·埃爾南德斯(Elder José Arteaga Hernández,綽號「Chipi」或「Costeño」),認定其為幕後主謀[33]。截至7月18日,已有六人被捕,所有涉案人員均宣稱自己無罪[34]。檢察院依據受害者參議員、知名反對派成員及總統候選人身份,定性本案為政治襲擊[35],但截至2025年8月當局尚未公開確認完整行兇動機[25]。
Remove ads
各方反應
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在社交平台X向烏里韋家人表示慰問,稱此次刺殺事件是「民主的挫敗」,呼籲全國團結[36][37]。副總統弗朗西亞·馬爾克斯與國防部長佩德羅·阿努爾福·桑切斯亦表示哀悼,重申對和平與正義的承諾[37]。波哥大市政府宣布為期三天的官方哀悼期,期間降半旗、暫停文化活動並舉行紀念儀式[38][39]。
襲擊發生後,哥倫比亞政府原定於6月9日召集各政黨會議,重點討論加強總統及議會選舉候選人安保措施。因多個反對黨(烏里韋所屬的民主中心黨、激進變革黨、保守黨)拒絕出席,會議取消並改為設立選舉監督委員會。[40]6月15日,波哥大等地舉行「靜默遊行」,數千民眾以和平示威抗議政治暴力[41][42]。
烏里韋術後恢復期間,波哥大市長卡洛斯·費爾南多·加蘭及前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塞薩爾·加維里亞赴聖菲基金會診所探視[34]。當局初步認定嫌犯系受僱殺手[43]。
Remove ads
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博里奇、厄瓜多爾總統丹尼爾·諾沃亞、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譴責此次襲擊[44]。巴拉圭總統聖地亞哥·培尼亞呼籲「美洲大陸團結打擊犯罪」[45],秘魯外交部反對「危害民主的政治暴力」[45]。美國國務卿馬可·盧比奧要求嚴懲兇手,呼籲哥倫比亞政府緩和政治言論並加強官員安保[46]。聯邦眾議員瑪麗亞·埃爾維拉·薩拉查要求追究責任人司法責任[47]。聯邦參議員伯尼·莫雷諾在X平台聲明中譴責襲擊事件,稱其系「對民主的卑劣攻擊」,呼籲迅速懲處兇手[48]。美國國會議員馬里奧·迪亞斯-巴拉特和委內瑞拉政治家卡洛斯·希門尼斯也傳達了悲痛和對調查的支持[49]。英國大使喬治·霍奇森(George Hodgson)表示「我們與來自整個哥倫比亞和世界不同地區的哀悼信息站在一起」,並重申暴力在民主政治中沒有立足之地[49]。西班牙人民黨主席阿爾韋托·努涅斯·費霍讚譽烏里韋「勇敢且捍衛自由」,呼聲黨領導人聖地亞哥·阿瓦斯卡爾則認為他是一位殉道者,「他因捍衛哥倫比亞及其自由,並直面該國的『馬杜羅走狗』總統和恐怖分子而死」[45]。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及人權觀察等國際組織強調需保障選舉安全[50][51]。
Remove ads
另見
- 費爾南多·比利亞維森西奧遇刺事件
- 雅伊爾·博索納羅遇刺未遂事件
- 李在明遇刺事件
- 2024年7月唐納·川普遇刺案
- 若弗內爾·摩依士遇刺案
- 安倍晉三遇刺案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