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爾扎·季亞斯·貝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爾扎·季亞斯·貝格(波斯語:مرزا غياث بيگ),是蒙兀兒帝國歷史上一名地位顯赫的官員,其出生於德黑蘭的一個貴族和詩人世家,當季亞斯的父親於1576年去世後,家道開始中落,為生活所困的季亞斯帶著懷孕的妻子艾詩瑪特·貝居姆,以及三個孩子長途跋涉前往印度,冀望能謀求新的機會,在那裡他有幸榮獲蒙兀兒皇帝阿克巴接見,被皇帝招募進他的宮廷任職,此後的季亞斯官運通亨,逐步被提拔至喀布爾行省的財務主管。
在阿克巴的兒子兼繼承人賈漢吉爾統治期間,季亞斯的財富進一步增加,賈漢吉爾在1611年娶了他的女兒努爾·賈漢為妻後,任命岳父季亞斯擔任大維齊爾,到了1615年,季亞斯的仕途更是節節高升,被授予統帥六千名士兵的地位,並獲贈一面旗幟和一副鼓,這種榮譽通常只有蒙兀兒帝國的皇子才能享有。
Remove ads
家庭背景
季亞斯約於1544年誕生於德黑蘭,他是赫瓦傑·穆罕默德·謝里夫最小的兒子,赫瓦傑·穆罕默德·謝里夫是一位詩人,同時他也在薩法維帝國呼羅珊行省總督穆罕默德汗·特克魯(Mohammad Khan Tekkelu)及其子塔塔爾·蘇丹(Tatar Soltan)手下擔任維齊爾。赫瓦傑·穆罕默德·謝里夫後來轉至沙阿塔赫瑪斯普一世麾下任職,最初其擔任亞茲德、阿巴爾古和比亞巴納克(Biabanak)的維齊爾七年,此後他被任命為伊斯法罕的維齊爾,並於1576年在當地去世[2]。季亞斯的兄長穆罕默德·塔希爾·瓦斯利(Mohammad-Taher Wasli)是一位博學之士,他以瓦斯利為筆名創作詩歌[3]。
移居印度
季亞斯的父親死後,整個家族陷入了困境之中,因聽聞阿克巴皇帝的宮廷是當時蓬勃發展的貿易、工業和文化的中心[4],為了改善全家的命運,季亞斯決定選擇移居印度,在漫漫旅途中,這家人不幸遭遇強盜的襲擊,被搶走他們僅有的一點財物[5]。
由於一家人只剩下兩頭騾子,季亞斯和他懷孕的妻子艾詩瑪特·貝居姆,以及他們的三個孩子(穆罕默德·謝里夫、阿塞夫汗與女兒瑪妮亞·貝居姆)不得不被迫輪流騎在騾子背上,艱苦地走完剩下的路程,當全家抵達坎大哈時,艾詩瑪特·貝居姆誕下他們的次女,此時季亞斯一家的狀況既窘迫又窮困,夫妻倆擔心他們沒有能力照顧這名甫出生的嬰兒。幸運的是,這家人被貴族出身的商人馬利克·馬蘇德(Malik Masud)率領的商隊收留,馬利克·馬蘇德後來還幫助季亞斯找到了一份替阿克巴效力的工作,季亞斯相信這個剛出生的孩子預示著家族命運將時來運轉,因此給她取名為茉荷茹妮莎,意思是「女人中的太陽」[6]。
季亞斯並非他家族裡第一個移居印度的成員,其表弟阿塞夫汗·賈法爾·貝格(Asaf Khan Jafar Beg)和艾詩瑪特·貝居姆的叔叔米爾扎·季亞斯丁·阿里·阿塞夫汗(Mirza Ghiyasuddin Ali Asaf Khan)都曾於阿克巴朝中擔任省級官員[7]。
Remove ads
效忠蒙兀兒帝國

季亞斯後來被任命為喀布爾行省的財務主管,得益於他精明的商業頭腦,季亞斯很快便擠身高級行政官員的行列,因其出色的工作表現,皇帝賈漢吉爾決定授予他「國之棟樑」(Itimad-ud-Daula)的稱號,伴隨地位的不斷晉升,使季亞斯有能力讓女兒茉荷茹妮莎(未來的努爾·賈漢)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父親的悉心栽培下,茉荷茹妮莎不僅能嫻熟地使用阿拉伯語和波斯語,還精通藝術、文學、音樂和舞蹈[6]。
季亞斯的女兒茉荷茹妮莎後於1611年嫁給了阿克巴的兒子賈漢吉爾,季亞斯的兒子阿塞夫汗則擔任賈漢吉爾麾下的將軍,在賈漢吉爾之子沙賈汗繼位後,阿塞夫汗成為了與沙賈汗關係最密切朝臣之一,登上相當於帝國宰相的大維齊爾之位。
除此之外,季亞斯還是皇帝沙賈汗之妻慕塔芝·瑪哈的祖父,慕塔芝·瑪哈為阿塞夫汗的女兒,婚後替沙賈汗誕下四個兒子,其中包括未來成為第六任蒙兀兒皇帝奧朗則布,在慕塔芝·瑪哈於1631年因難產離世後,沙賈汗悲痛不已,決定斥巨資修建泰姬陵來悼念自己的亡妻[8]。
死亡與安葬

1622年,當季亞斯隨同蒙兀兒帝國軍隊前往克什米爾的夏宮時,他在岡格拉附近因病去世,其遺體被運回首都阿格拉,埋葬於亞穆納河的左岸,這座名為國之棟樑陵的陵墓至今仍矗立在當地。
註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