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粘姓

姓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粘姓華人社會中是一個特殊罕見姓氏,為女真人後裔姓氏之一。[1][2]

姓氏
《百家姓》中無此姓
-1: 《百家姓》中無此姓
0: 《百家姓》中無此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堂號  桓忠堂

粘姓起源

 
 
 
 
金景祖完顏烏古迺
 
 
 
 
 
 
 
 
 
 
 
 
 
 
 
 
 
 
 
 
 
 
 
 
 
韓國公完顏劾者
 
 
 
 
 
金世祖完顏劾里鉢
 
 
 
 
 
 
 
 
 
 
 
 
 
金源忠毅郡王完顏撒改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秦桓忠王完顏宗翰
 
 
 
 
 
 
 

粘氏原本是女真族,而其原姓為完顏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與粘氏有親屬關係。金景祖完顏烏古迺有五個孩子,長子「劾者」,後封韓國公,二子金世祖劾裡鉢,「劾者」生下完顏撒改(曾經是國相),完顏撒改的長子完顏宗翰即為粘氏的祖先,而「劾裡鉢」長子即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所以粘氏祖先之父與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是堂兄弟的關係。

Remove ads

粘姓演變由來

粘氏的一世祖完顏宗翰,女真名為「粘沒喝」,漢語訛傳為「粘罕」,為其國家重臣、女真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完顏宗翰善於用兵,曾伐遼國(契丹)、討伐宋朝,並立第三代金熙宗完顏亶。金熙宗在位晚期時殘暴不仁、喜怒無常、侮辱大臣、屢殺宗室,宗翰之長子「真珠」與次子「割韓奴」為了躲避災禍,以二人之父「粘沒喝」之名冠為姓,以避禍端。

粘姓歷史

完顏宗翰之長子割韓奴由其原姓「完顏」改為「粘」至今已經八百多年,期間流傳超過三十個世代,中國大陸泉州地區與臺灣彰化地區均有粘姓之居民與宗廟,完顏宗翰後代演變遷移可以作為族群遷徙研究資料。

Thumb
粘氏特有門聯

粘姓分佈

  • 中國大陸:中國的粘氏族人以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晉江市龍湖永和、南安市石獅市以及福州市晉安區等地一帶[3]
  • 臺灣:目前臺灣的粘氏族人以彰化縣福興鄉廈粘村頂粘村二村地區一帶最多,第二多的是彰化市與彰化縣鹿港鎮。北部及各縣市皆有,分佈世界。粘氏宗親會於每年農曆正月四日均有舉辦春秋二祭來祭祀先祖並舉辦宗親聯誼會。除了彰化縣以外,粘氏在花蓮縣也有顯著分佈,以鳳林鎮瑞穗鄉居多。
  • 新馬: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一帶也有民國初年赴海外打拼的粘氏後裔。

粘氏族人目前全球人數目前資料人口未及三萬人。根據臺灣戶政司民國107年(2018年)6月的數據,臺灣粘姓人口共有9,916人,為全國姓氏人數排名第120名。其中在彰化縣福興鄉粘姓人口為3,040人,為福興鄉第五大姓;而在福興鄉頂粘村中,粘姓更是第一大姓。在總人口2,804人中,佔過半數的1,496人(53.35%)。[4]

粘姓字輩

乾隆年間,二十世泉城粘嘉樂因憾於粘氏世代行次不明,故從十九世起編訂世代字行: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世泉城粘友文有感於這十六字字經一百八十多年已將用滿,乃續編:

[5]

其他傳說

曾有一說在臺灣的粘姓、丁姓買姓等兩族罕見姓氏族人為阿拉伯人後裔,在明朝末年時期鄭成功來台時有許多穆斯林族人隨軍隊遷至台灣,但此說有待考證。

乃蠻在遼代也叫粘八噶。[原創研究?]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