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紐約州第二十三國會選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紐約州第二十二國會選區(英語:New York's 22nd congressional district)是美國紐約州的一個國會選區,該選區的重要城市包括錫拉丘茲、尤提卡和羅馬。該選區擁有多所大學和學院,包括雪城大學、漢密爾頓學院、柯蓋德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和尤提卡大學(英語:Utica University)。該選區是民主黨稍微占優的拉鋸選區[3],不過自從2021年以來一直由共和黨人作為本區眾議員。
事实速览 紐約州第22國會選區, 議員 ...
紐約州第22國會選區 | |||
---|---|---|---|
自2025年1月3日以來的選區地圖 | |||
議員 |
| ||
城鄉分布 |
| ||
人口(2023) | 762,999 | ||
住戶收入中位數 | $70,700[1] | ||
種族組成 | |||
庫克黨派投票指數 | D+1[2] |
关闭
該選區包括麥迪遜縣、奧奈達縣、奧農達加縣以及奧斯威戈縣的一小部分地區。根據人口普查,該選區有771,373名居民[4],其中白人占88%,非裔占4.1%,亞裔占2.6%,拉丁裔占3.1%,2.2%為其他。
Remove ads
選區議員列表及選區範圍
更多信息 議員 (駐地), 政黨 ...
議員 (駐地) |
政黨 | 年 | 國會 | 選舉歷史 | 選區位置 |
---|---|---|---|---|---|
選區成立於1821年3月4日 | |||||
空缺 | 1821年3月4日 – 1821年12月3日 |
第17屆 | 選舉於1821年4月舉行。目前尚不清楚結果何時公佈或證書何時頒發。 | 1821–1823 [data missing] | |
阿爾伯特·H·特雷西 (水牛城)[5] |
民主共和黨 | 1821年12月3日 – 1823年3月3日 |
第17屆 | 1821年當選。 重劃至第30國會選區。 | |
賈斯汀·德溫內爾 (卡澤諾維亞)[5] |
民主共和黨 | 1823年3月4日 – 1825年3月3日 |
第18屆 | 1822年當選。 [data missing] |
1823–1833 麥迪遜縣和科特蘭縣 |
約翰·米勒 (特拉克斯頓)[5] |
反傑克森黨 | 1825年3月4日 – 1827年3月3日 |
第19屆 | 182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約翰·G·斯托爾 (漢密爾頓)[5] |
反傑克森黨 | 1827年3月4日 – 1829年3月3日 |
第20屆 | 1826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托馬斯·比克曼 (彼得伯勒)[5] |
傑克森黨 | 1829年3月4日 – 1831年3月3日 |
第21屆 | 1828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愛德華·C·里德 (荷馬)[5] |
傑克森黨 | 1831年3月4日 – 1833年3月3日 |
第22屆 | 1830年當選。 [data missing] |
关闭
Remove ads
更多信息 年, 國會 ...
年 | 國會 | A組 | B組 | |||||
---|---|---|---|---|---|---|---|---|
議員 | 政黨 | 選舉歷史 | 議員 | 政黨 | 選舉歷史 | |||
1833年3月4日 – 1835年3月3日 |
第23屆 | 尼科爾·哈爾西 (杜魯門堡)[5] |
傑克森黨 | 1832年當選。 [data missing] |
塞繆爾·G·哈撒韋 (索倫)[5] |
傑克森黨 | 1832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1835年3月4日 – 1837年3月3日 |
第24屆 | 史蒂芬·B·倫納德 (奧韋戈)[5] |
傑克森黨 | 183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約瑟夫·雷諾茲 (維吉爾)[5] |
傑克森黨 | 183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1837年3月4日 – 1838年7月27日 |
第25屆 | ![]() 安德魯·德威特·布魯因 (伊薩卡)[5] |
民主黨 | 1836年當選。 去世。 |
海勒姆·格拉y (埃爾邁拉)[5] |
民主黨 | 1836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1838年7月27日 – 1838年12月3日 |
第25屆 | 空缺 | ||||||
1838年12月3日 – 1839年3月3日 |
第25屆 | 賽勒斯·比爾斯 (伊薩卡)[5] |
民主黨 | 當選完成布魯因的任期。 [data missing] | ||||
1839年3月4日 – 1841年3月3日 |
第26屆 | 史蒂芬·B·倫納德 (奧韋戈)[5] |
民主黨 | 1838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阿瑪撒·達納 (伊薩卡)[5] |
民主黨 | 1838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1841年3月4日 – 1843年3月3日 |
第27屆 | 塞繆爾·帕特里奇 (埃爾邁拉)[5] |
民主黨 | 1840年當選。 [data missing] |
路易斯·里格斯 (荷馬)[5] |
民主黨 | 1840年當選。 [data missing] |
关闭
更多信息 議員 (駐地), 政黨 ...
議員 (駐地) |
政黨 | 年 | 國會 | 選舉歷史 | 選區位置 |
---|---|---|---|---|---|
米德·珀迪 (諾維奇)[5] |
民主黨 | 1843年3月4日 – 1845年3月3日 |
第28屆 | 1842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史蒂芬·斯特朗 (奧韋戈)[5] |
民主黨 | 1845年3月4日 – 1847年3月3日 |
第29屆 | 184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奧斯本·伯德索爾 (賓厄姆頓)[5] |
民主黨 | 1847年3月4日 – 1849年3月3日 |
第30屆 | 1846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亨利·班尼特 (新柏林)[5] |
輝格黨 | 1849年3月4日 – 1853年3月3日 |
第31屆 第32屆 |
1848年當選。 185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1國會選區。 | |
![]() 格里特·史密斯 (彼得伯勒)[5] |
自由土地黨 | 1853年3月4日 – 1854年8月7日 |
第33屆 | 1852年當選。 辭職。 | |
空缺 | 1854年8月7日 – 1854年11月7日 |
||||
![]() 亨利·思·古德溫 (漢密爾頓)[5] |
輝格黨 | 1854年11月7日 – 1855年3月3日 |
當選完成史密斯的任期。 [data missing] | ||
安德魯·Z·麥卡錫 (普拉斯基)[5] |
反對黨 | 1855年3月4日 – 1857年3月3日 |
第34屆 | 185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亨利·思·古德溫 (漢密爾頓)[5] |
共和黨 | 1857年3月4日 – 1859年3月3日 |
第35屆 | 1856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M. 林德利·李 (富爾頓)[5] |
共和黨 | 1859年3月4日 – 1861年3月3日 |
第36屆 | 1858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威廉·衣·蘭辛 (奇特南戈)[5] |
共和黨 | 1861年3月4日 – 1863年3月3日 |
第37屆 | 1860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德威特·思· 利特爾約翰 (奧斯威戈)[5] |
共和黨 | 1863年3月4日 – 1865年3月3日 |
第38屆 | 1862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西德尼·T·霍姆斯 (莫里斯維爾)[5] |
共和黨 | 1865年3月4日 – 1867年3月3日 |
第39屆 | 1864年當選。 [data missing] | |
![]() 約翰·思·邱吉爾 (奧斯威戈)[5] |
共和黨 | 1867年3月4日 – 1871年3月3日 |
第40屆 第41屆 |
1866年當選。 1868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威廉·衣·蘭辛 (奇特南戈)[5] |
共和黨 | 1871年3月4日 – 1873年3月3日 |
第42屆 | 1870年當選。 重劃至第23國會選區。 | |
![]() 埃利斯·H·羅伯茨 (尤蒂卡)[5] |
共和黨 | 1873年3月4日 – 1875年3月3日 |
第43屆 | 自第21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872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喬治·A·巴格利 (沃特敦)[5] |
共和黨 | 1875年3月4日 – 1879年3月3日 |
第44屆 第45屆 |
1874年當選。 1876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華納·米勒 (赫基默)[5] |
共和黨 | 1879年3月4日 – 1881年7月26日 |
第46屆 第47屆 |
1878年當選。 1880年當選連任。 當選聯邦參議員後辭職。 | |
空缺 | 1881年7月26日 – 1881年11月8日 |
第47屆 | |||
![]() 查爾斯·R·斯金納 (沃特敦)[5] |
共和黨 | 1881年11月8日 – 1885年3月3日 |
第47屆 第48屆 |
當選完成米勒的任期。 1880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亞伯拉罕·X·帕克 (波茨坦)[5] |
共和黨 | 1885年3月4日 – 1889年3月3日 |
第49屆 第50屆 |
自第19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884年當選連任。 1886年當選連任。 | |
![]() 弗雷德里克·蘭辛 (沃特敦)[5] |
共和黨 | 1889年3月4日 – 1891年3月3日 |
第51屆 | 1888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萊斯利·W·拉塞爾 (奧格登斯堡)[5] |
共和黨 | 1891年3月4日 – 1891年9月11日 |
第52屆 | 1890年當選。 當選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後辭職。 | |
空缺 | 1891年9月11日 – 1891年11月3日 |
||||
![]() N·馬丁·柯蒂斯 (奧格登斯堡)[5] |
共和黨 | 1891年11月3日 – 1897年3月3日 |
第52屆 第53屆 第54屆 |
當選完成拉塞爾的任期。 1892年當選連任。 1894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盧修斯·N·利陶爾 (格洛弗斯維爾)[5] |
共和黨 | 1897年3月4日 – 1903年3月3日 |
第55屆 第56屆 第57屆 |
1896年當選連任。 1898年當選連任。 190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5國會選區。 | |
![]() 威廉·H·德雷珀 (特洛伊)[5] |
共和黨 | 1903年3月4日 – 1913年3月3日 |
第58屆 第59屆 第60屆 第61屆 第62屆 |
自第19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02年當選連任。 1904年當選連任。 1906年當選連任。 1908年當選連任。 1910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亨利·布魯克納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13年3月4日 – 1917年12月31日 |
第63屆 第64屆 第65屆 |
1912年當選。 1914年當選連任。 1916年當選連任。 辭職。 | |
空缺 | 1917年12月31日 – 1918年3月5日 |
第65屆 | |||
![]() 安東尼·J·格里芬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18年3月5日 – 1935年1月13日 |
第65屆 第66屆 第67屆 第68屆 第69屆 第70屆 第71屆 第72屆 第73屆 第74屆 |
1918年當選。 1920年當選連任。 1922年當選連任。 1924年當選連任。 1926年當選連任。 1928年當選連任。 1930年當選連任。 1932年當選連任。 1934年當選連任。 去世。 | |
空缺 | 1935年1月13日 – 1935年11月5日 |
第74屆 | |||
![]() 愛德華·W·柯利 (布朗克斯)[5] |
民主黨 | 1935年11月5日 – 1940年1月6日 |
第74屆 第75屆 第76屆 |
當選完成格里芬的任期。 1936年當選連任。 1938年當選連任。 去世。 | |
空缺 | 1940年1月6日 – 1940年2月20日 |
第76屆 | |||
![]() 沃爾特·A·林奇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40年2月20日 – 1945年1月3日 |
第76屆 第77屆 第78屆 |
當選接替柯利的任期。 1940年當選連任。 1942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3國會選區。 | |
![]() 小亞當·克萊頓· 鮑威爾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45年1月3日 – 1953年1月3日 |
第79屆 第80屆 第81屆 第82屆 |
1944年當選。 1946年當選連任。 1948年當選連任。 195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16國會選區。 | |
![]() 西德尼·A·費恩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53年1月3日 – 1956年1月2日 |
第83屆 第84屆 |
自第23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52年當選連任。 1954年當選連任。 辭職並出任紐約州最高法院法官。 | |
空缺 | 1956年1月2日 – 1956年2月7日 |
第84屆 | |||
![]() 詹姆斯·思·希利 (曼哈頓)[5] |
民主黨 | 1956年2月7日 – 1963年1月3日 |
第84屆 第85屆 第86屆 第87屆 |
當選完成費恩的任期。 1956年當選連任。 1958年當選連任。 196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1國會選區。 | |
![]() 雅各·H·吉爾伯特 (布朗克斯)[5] |
民主黨 | 1963年1月3日 – 1971年1月3日 |
第88屆 第89屆 第90屆 第91屆 |
自第23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62年當選連任。 1964年當選連任。 1966年當選連任。 1968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赫爾曼·巴迪略 (布朗克斯)[5] |
民主黨 | 1971年1月3日 – 1973年1月3日 |
第92屆 | 1970年當選。 重劃至第21國會選區。 | |
![]() 喬納森·B·賓厄姆 (布朗克斯)[5] |
民主黨 | 1973年1月3日 – 1983年1月3日 |
第93屆 第94屆 第95屆 第96屆 第97屆 |
自第23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72年當選連任。 1974年當選連任。 1976年當選連任。 1978年當選連任。 1980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班傑明·吉爾曼 (米德爾敦)[5] |
共和黨 | 1983年1月3日 – 1993年1月3日 |
第98屆 第99屆 第100屆 第101屆 第102屆 |
自第26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82年當選連任。 1984年當選連任。 1986年當選連任。 1988年當選連任。 199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0國會選區。 | |
![]() 傑拉爾德·所羅門 (格倫斯福爾斯)[5] |
共和黨 | 1993年1月3日 – 1999年1月3日 |
第103屆 第104屆 第105屆 |
自第24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1992年當選連任。 1994年當選連任。 1996年當選連任。 [data missing] | |
![]() 約翰·E·斯威尼 (克利夫頓帕克)[5] |
共和黨 | 1999年1月3日 – 2003年1月3日 |
第106屆 第107屆 |
1998年當選。 2000年當選連任。 重劃至第20國會選區。 | |
![]() 莫里斯·欣奇 (索格蒂斯)[6] |
民主黨 | 2003年1月3日 – 2013年1月3日 |
第108屆 第109屆 第110屆 第111屆 第112屆 |
自第26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2002年當選連任。 2004年當選連任。 2006年當選連任。 2008年當選連任。 2008年當選連任。 2010年當選連任。 退休。 |
2003–2013![]() |
![]() 理查漢納 (巴訥費爾德) |
共和黨 | 2013年1月3日 – 2017年1月3日 |
第113屆 第114屆 |
自第25國會選區重劃而成 2012年當選連任。 2014年當選連任。 退休。 |
2013–2023![]() |
![]() 克勞蒂亞·坦尼 (新哈特福德市) |
共和黨 | 2017年1月3日 – 2019年1月3日 |
第115屆 | 2016年當選。 競選連任失利。 | |
![]() 安東尼·布林迪西 (尤蒂卡) |
民主黨 | 2019年1月3日 – 2021年1月3日 |
第116屆 | 2018年當選。 競選連任失利。 | |
空缺 | 2021年1月3日 – 2021年2月11日 |
第117屆 | 選舉有爭議. | ||
![]() 克勞蒂亞·坦尼 (新哈特福德市) |
共和黨 | 2021年2月11日 – 2023年1月3日 |
2020年當選。 重劃至第24國會選區。 | ||
![]() 布蘭登威廉斯 (錫拉丘茲)[7] |
Republican | 2023年1月3日 – 2025年1月3日 |
第118屆 | 2022年當選。 競選連任失利。 |
2023–2025![]() |
![]() 約翰·曼尼恩 (格迪斯) |
民主黨 | 2025年1月3日 – 現在 |
第119屆 | 2024年當選。 | 2025–現在![]() |
关闭
Remove ads
選舉結果
更多信息 黨派, 候選人 ...
黨派 | 候選人 | 得票數 | 百分比 | |
---|---|---|---|---|
共和黨 | 布蘭登·威廉姆斯 | 114,168 | 42.77% | |
Conservative | 布蘭登·威廉姆斯 | 18,594 | 6.97% | |
總票數 | 布蘭登·威廉姆斯 | 132,762 | 49.73% | |
民主黨 | 弗朗西斯·康納爾 | 128,837 | 48.26% | |
海選票 | 5359 | 2.01% | ||
合計 | 266,958 | 100% |
关闭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