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索尼Cyber-shot DSC-RX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索尼 Cyber-shot DSC-RX1是索尼於2012年9月推出的高規格固定鏡頭數碼相機[1],最大特點在於其裝配了全畫幅尺寸傳感器,且配置蔡司35mm F2鏡頭,而使其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畫幅規格的固定鏡頭數碼相機[2]。
RX1在非常緊湊的體積內完成了高規格的設計,其獲得了TIPA 2013最佳星級相機[3],以及Camera GRAND PRIX 2013的年度相機[4]。
RX1的後續作品有次年(2013)的RX1R,配置了改善低通濾鏡的傳感器,其他方面類似;以及2015年10月發布的RX1R II[5][6]。
Remove ads
概述
在一般使用者認知中,特別是台灣,不可換鏡頭的相機設計往往被認為是低端型的傻瓜相機。而實際上這類相機也具備高端機型,如蔡司公司的康泰時T系列,理光的GR系列以及美能達TC-1。
數碼時代,因為大片幅的傳感器製造難度高,良品率較低而導致成本較高,早期通常將大片幅規格傳感器用於製造可換鏡頭相機,蓋可以在一台機器上搭配不同鏡頭復用,效率較高。雖然有諸如適馬DP系列的誕生,但是高規格緊湊型定焦數碼相機仍然較少。
2009年,徠卡公司率先推出Leica X1,具備APS-C畫幅與等效35mm鏡頭,受到業界好評;2011年,富士推出了X100機型,配置了APS-C規格傳感器與等效35mm F2鏡頭,受到專業用戶青睞而成為備機良選;RX1即在這股高規格便攜相機的潮流中誕生。
雖然後續不斷有其他高端緊湊型數碼相機推出,如理光GR、尼康Coolpix A,然而RX1與衍生機型RX1R仍然在其中以全畫幅傳感器保持規格領先,直到2015年徠卡發布Leica Q才為全畫幅緊湊數碼相機俱樂部添加新成員。

Remove ads
RX1上配置了一枚卡爾蔡司標的鏡頭,為定焦35mm規格,標識為Sonnar T*,為8枚7組構成,使用了3枚非球面鏡片,前端具備49mm濾鏡螺紋。
RX1屬於不可換鏡頭設計,屬於索尼的Cyber-shot系列;然而與同為RX系列,2012年早些時候發表的索尼RX100不同,鏡頭並未採用沉侗設計,關機時鏡頭部仍然保持突出,與常見的緊湊型數碼相機不同,而更類似在可換鏡頭上的設計。

2013年,索尼公司發布了RX1 R,基於RX1機型,唯傳感器為升級為無低通濾鏡類型,雖然保持為24mp規格,但是可以獲得更高分辨率[7][8]。
可選附件
- 取景器[9]
索尼同期推出了RX1可用的光學與電子取景器。
- 光學取景器『FDA-V1K』
與RX1並無聯動,且售價較高,用戶可以自行選擇其他靴式35mm規格取景器。
- 電子取景器『FDA-EV1MK』
使用MI熱靴與RX1連接安裝,實時顯示取景畫面。
- 附加鏡(Secondary lens)
索尼並未為RX1配置相應的附加鏡產品,然而用戶發現使用理光的『GW-3』附加鏡,使用鏡頭前端49mm濾鏡螺紋連接,可以獲得約26mm視角[10][11]。
反響與評價
根據DxO Labs傳感器測試,DSC-RX1在當時拿下了高端緊湊型相機與無反機型中最高的93分,甚至在全種類135規格相機中,僅僅落後於尼康D800E(96分)與尼康D600(94分)[12]。稍遲推出的升級機型RX1R則在綜合得分取得了91分,分析指出源於取消了低通濾鏡(OLPF)導致了工藝上不同,主要差距在於其中的動態範圍項目[13]。
參見
參考與引用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