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堡圖書館

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維堡圖書館
Remove ads

維堡圖書館芬蘭語Viipurin kaupunginkirjasto)是一座位於俄羅斯維堡的圖書館。它建於芬蘭對該地區擁有主權的時期(1918年至1940-44年)。在其後,芬蘭城市維普里(Viipuri)被前蘇聯吞併,並由蘇聯當局改名為維堡。

Thumb
圖書館的演講廳;此照片攝於室內燈具安裝前[1]
Thumb
2014年的演講廳

該建築建於1927年至1935年,是芬蘭建築師阿爾瓦爾·阿爾托的國際知名設計,也是1920年代功能主義建築設計的主要典範之一。此圖書館被認為是「地域現代主義」最早的表現之一[2]。其演講廳的波浪形天花板尤為著名,阿爾托稱該造型是基於聲學研究所設計的[3]。建成之初,圖書館名為維普里圖書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蘇聯吞併後,圖書館被更名為娜傑日達·克魯普斯卡婭市立圖書館。如今,作為俄羅斯聯邦維堡市的一部分,該圖書館的官方名稱為阿爾瓦爾·阿爾托中央城市圖書館

圖書館的修復計畫從1994年開始,歷時近二十年,直至2013年底完成[4]。這項修復工作在2014年獲得了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諾爾現代主義獎,並於2015年榮獲歐洲文化遺產獎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2014年的內部空間

阿爾托是在1927年贏得該建築的建築競圖首獎後,獲得圖書館的設計委託的(其參賽提案標題為「WWW」)。興建新市立圖書館的資金來自維堡著名商人尤霍·拉盧卡的妻子瑪麗亞的遺贈。阿爾托的設計經歷了深刻的轉變,從最初帶有北歐古典主義風格的競圖提案(深受瑞典建築師貢納爾·阿斯普隆德的影響,特別是他的斯德哥爾摩市立圖書館),到八年後完工時,已成為一個純粹的現代主義風格功能主義建築。如下沉式閱讀區、自由流動的天花板和圓柱形天窗等建築方案,都在維堡首次進行嘗試,並在之後頻繁出現於阿爾托的作品中。阿爾托與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師(如沃爾特·格羅佩斯勒·柯比意)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對自然材料的偏愛:在這次的設計中,「木材首次被引入到由混凝土、白色粉刷、玻璃和鋼鐵構成的現代主義建築環境中」。[5][6]

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僅是圖書館歷史的轉折點,也是維堡市本身的轉折點,因為它被割讓給了蘇聯。該建築在二戰期間受損,蘇聯新政權曾提出修復計畫,但從未實施[7]。之後,建築被閒置了十年,導致了更嚴重的損壞,包括波浪形的演講廳天花板被毀。1950年代,建築師亞歷山大·施弗爾曾為其制定修復方案,其中包括當時典型的史達林主義古典風格版本。直到米哈伊爾·戈巴契夫上台前,很少有芬蘭人或其他西方國家的人造訪維堡,西方建築文獻中對圖書館的狀況有許多不同的描述,包括其被完全摧毀的錯誤報導[8]。該建築現已被列入俄羅斯聯邦歷史文化遺產名錄。

Remove ads

修復

Thumb
2019年修復後的建築

俄羅斯和芬蘭方面皆成立了委員會以推動建築的修復工作。在建築物維持對公眾開放的同時,修復工作分階段零星地進行[9]。修復工作由阿爾托基金會指導,主持人為建築師塔帕尼·穆斯托寧,並諮詢了建築師邁婭·凱拉莫(前芬蘭國家文物局成員)以及阿爾託事務所的前員工,包括建築師埃里克·阿德勒克羅伊茨、瓦齊奧·納瓦和萊夫·恩隆德[10]。1998年,為紀念阿爾托百年誕辰,曾重建了一塊2×10公尺的演講廳天花板,但在2008年為了對整個天花板進行重建而被拆除。

2003年9月,在DOCOMOMO的主持下,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國際研討會和工作坊,討論圖書館的修復及其在當地社區中的角色。來自世界各地的修復專家出席了會議[3]

在第一階段(至2009年),建築的以下部分得以修復:主樓梯前的大型玻璃牆;屋頂(包括圓柱形天窗);鋼窗和外門;兒童圖書館的入口;前管理員公寓;期刊閱覽室;演講廳,包括重建波浪形懸吊天花板。由於資金零散,修復進展緩慢。修復人員強調,工作是按最緊急的順序進行的;因此,對普通觀察者來說,室內牆壁的油漆仍在剝落,給人一種缺乏維護的印象;但修復人員認為,與重要的結構修復相比,這只是最次要的工作。為紀念修復工作的進展,一本概述建築歷史和修復工作的書籍《維堡的阿爾瓦爾·阿爾托圖書館:拯救一座現代傑作》於2009年出版,由凱拉莫、穆斯托寧和納瓦編輯[11]

Thumb
2014年修復後的圖書館

修復計畫在2010年獲得了加速,當時的芬蘭總統塔里婭·哈洛寧會見了時任俄羅斯總理的弗拉基米爾·普丁,並詢問了圖書館的情況。此後不久,該計畫從莫斯科獲得了650萬歐元的資金。2013年底,耗資近900萬歐元的修復工作終於完成。建築師邁婭·凱拉莫對最終成果表示讚賞,並說她不確定這座建築在最初啟用時是否有過如此好的狀態[4]

2014年,修復委員會和圖書館因其修復工作獲得了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諾爾現代主義獎[12]。2015年,該計畫又榮獲歐洲文化遺產獎,評審團稱讚該修復「研究極其透徹且極具敏銳度」,並讚揚了計畫的跨國合作[13]

Remove ads

藝術創作

維堡圖書館也成為一個截然不同的藝術計畫的起點,即芬蘭裔美國藝術家莉薩·羅伯茨拍攝的電影《維堡的時間是幾點?》(2002年)。羅伯茨透過為當地維堡青年組織寫作工作坊並將其拍攝下來,挑戰了芬蘭人對其前屬城市的內省觀點[14]

引言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