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維多利亞城界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維多利亞城界碑(英語:City Boundary Marker 或 City Boundary Stone),又稱維多利亞城界石、四環九約界石,是沿著昔日香港維多利亞城(華人之四環九約)邊界上奠定的一組界石,用以標示維多利亞城的界線。
歷史
維多利亞城由英國人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後建立。1903年末,香港政府正式明文訂立維多利亞城的邊界,其後豎立界碑以顯示維多利亞城的範圍。界碑為一四方柱體麻石,頂部呈錐形,高98厘米,並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1]。
界碑位置
因為二戰及市區擴展,其中一些界碑已經被毀或遷移,而當時設立界碑的數目和具體位置也難以考究。目前已發現十塊維多利亞城界碑,僅存九塊,分別位於以下地點:[2][3][4]
另外,在馬己仙峽道15號亦證實本來存有一塊界碑,但該界碑於2007年6月被人移走,引起部份社會人士關注[11][12][13][14],至今下落仍不明。
-
馬己仙峽道界碑被移走前(2004年11月)
-
馬己仙峽道界碑被移走後(2007年6月)
注釋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