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娘公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娘公司
Remove ads

紅娘公司》(英語:Love, Inc.)是安德魯·塞昆達主創的美國電視情景喜劇,2005年9月22日至2006年5月11日在聯合派拉蒙電視網首播共一季。主要演員包括貝茜·菲利普斯文斯·維魯夫里根·戈麥斯-普雷斯頓艾恩·奧福曼霍利·羅賓森·皮特,圍繞婚介所工作的五名媒人展開。節目由蔡斯電視、利特菲爾德公司、伯格-科爾斯電視和派拉蒙電視網製作,除聯合派拉蒙電視網首播外,還通過LivingTV芬蘭第四台分別在英國和芬蘭播映。亞當·蔡斯、沃倫·利特菲爾德、馬克·伯格與奧倫·科爾斯擔任執行製作人。

事实速览 紅娘公司 Love, Inc., 類型 ...

節目原定名《約會女搭檔》,本是專為推動莎儂·多赫提事業設計的情願喜劇處女作。聯合派拉蒙電視網訂購後認為預播觀眾對多赫提反響不佳,決定由菲利普斯取代。劇中情節發生在紐約,實際取景地是洛杉磯好萊塢派拉蒙製片廠及加利福尼亞州其他地點。節目富含當代嘻哈音樂,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大力宣傳,旨在吸引城鎮居民觀看,與《阿傑出少年》一起在周四晚播映。

《紅娘公司》在拉美裔少女人群的收視率很高,但整體收視成績很不理想,2006年聯合派拉蒙電視網與WB電視網合併組建CW電視網後取消。本劇與其他黑人情景喜劇停播引發評論界反彈,媒體批評此舉導致電視上的非裔美國演員和角色減少。評論員對節目看法不一,部分文章稱讚劇中人物種族多樣化,但批評劇情和人物缺乏新意,菲利普斯的演出無法讓觀眾信服。節目停播後沒有發行藍光影碟或DVD。

Remove ads

劇情架構

紅娘公司是紐約的婚介所,雇員都是一心想找到另一半的單身狗。剛離婚的克麗婭·拉沃(Clea Lavoy)是公司創始人和業主,請朋友兼雇員丹妮絲·約翰遜(Denise Johnson)幫忙再找伴侶。丹妮絲非常熱心,但老闆的尋愛之路依然困難重重。克麗婭此前的婚姻看起來很幸福,而且持續近十年,是紅娘公司最重要的活廣告,所以她離婚為公司前景蒙上陰影。公司其他雇員包括前台維維亞娜(Viviana)、形象專家弗朗辛(Francine)、技術員兼攝影師巴里(Barry)。[1][2]

節目分集大多介紹公司內部運作,如第一個女同性戀客戶、與昔日神父約會,以及旨在吸引宅男和廣場恐懼症患者的營銷策略[2]。公司雇員充當客戶的約會搭檔和「守護天使」,幫他們克服交流障礙[3]。各人工作之餘都有各種喜劇或愛情歷險經歷,例如維維亞娜一心想嫁給美國公民獲取綠卡[1];丹妮絲雖然工作實力出眾,能讓客戶與「看起來無法企及的靈魂伴侶」配對,但她本人卻一直沒找到真愛[4]

Remove ads

人物

《紅娘公司》共有五個主要人物:

  • 貝茜·菲利普斯(Busy Philipps)飾丹妮絲·約翰遜,是婚介所約會顧問,自稱配對專家,向客戶提供「用語指南、服飾指引,以及良好的開場白與結束語」[5]。她有「撮合大師」之稱[6],但一直沒找到真愛。前男友聯繫貝茜幫他尋找最佳伴侶,此後她對待約會和愛情的態度變得譏誚,自稱「充當約會女搭檔忙得團團轉」。[1]菲利普斯認為貝茜的愛情生活「完全是災難」[7]
  • 文斯·維魯夫(Vince Vieluf)飾婚介所技術員兼攝影師巴里[6][8],也是丹妮斯的室友[9]。巴里「書呆氣十足[10],認為從牙齒到牙膏公司所有關聯事物都涉及巨大陰謀[11]。他經常用撓頭來交流,但別人根本看不懂[6],只能理解成他「完全活在不同的層面……乃至不同的星球」[12]。據維魯夫透露,巴里初步設定是「劇中唯一的男子」,也是「世上最幸運的傢伙」[13]
  • 里根·戈麥斯-普雷斯頓(Reagan Gomez-Preston)飾婚介所形象專家弗朗辛,鼓勵客戶信任她的時尚眼光,為找到伴侶增加勝算[12]。她第一次出場就批評克麗婭的打扮像女子籃球隊教練,工作時表現活躍、時尚[11]。節目停播時,弗朗辛的劇情尚未充分發展,「仍有些許神秘感」[1]。維魯夫聲稱弗朗辛的「交流方式完全不同」,生活方式也是如此,與巴里關係特殊[13]
  • 艾恩·奧福曼(Ion Overman)飾阿根廷裔前台接待員維維亞娜,「不擇手段地收集個人信息」[6],一心想找到合適的美國公民結婚取得綠卡[11]。她的口音很重,是節目重要笑點[14],《芝加哥論壇報》為此譴責編劇單靠種族偏見塑造人物[15]
  • 霍利·羅賓森·皮特(Holly Robinson Peete)飾紅娘公司創始人和業主克麗婭·拉沃,在近十年的婚姻以離婚收場後「步入約會界」[12],離婚原因是丈夫有外遇[5]。她在劇中多次嘗試交往,約會對象包括昔日神父,與大衛(David)的關係時好時壞[16][17]。克麗婭與雇員保持密切友誼,同丹妮絲關係特別好[2]
Remove ads

製作

《紅娘公司》原定劇名《約會女搭檔》(Wing Woman),計劃拍成類似《全民情敵》的喜劇[18]。節目構想源自《紐約時報》探導紅娘機構的文章[19],蔡斯電視、利特菲爾德公司、伯格-科爾斯電視和派拉蒙電視網共同製作[12]。利特菲爾德公司建議電視劇主創安德魯·塞昆達(Andrew Secunda)和曾參與《老友記》的執行製作人亞當·蔡斯(Adam Chase)合作[18][19]:121。《紅娘公司》的執行製作人還有瑪爾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麗茲·塔琪蘿(Liz Tuccillo)、馬克·伯格(Mark Burg)和奧倫·科爾斯(Oren Koules[18][20]。2005年4月12日,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宣布莎儂·多赫提(Shannen Doherty)已就出演主角開始洽談,戈麥斯-普雷斯頓在考慮出演主角「長年好友、同事和室友」,艾恩·奧福曼也可能加盟但角色未定[21]。奧福曼自稱正想接戲,覺得節目構想「很酷」所以有意參與[22]。4月18日,霍利·羅賓森·皮特確定出演劇中公司老闆[23]

Thumb
《紅娘公司》本是專為捧紅莎儂·多赫提(圖)創作,但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後來決定不請她主演

《紅娘公司》本是專為捧紅多赫提創作,她在試播集扮演丹妮絲[11][24],這也是她首次出演電視情景喜劇[25]。多赫提自稱一眼就喜歡上「歇斯底里的」試播集劇本,但因缺乏喜劇演出經驗感到有些不踏實[26]。早期宣傳聲稱電視劇由多赫提與皮特主演[27],但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後來宣布必須另找演員取代多赫提才會訂購本劇[28]。據《電視指南》報導,試映觀眾對試播集中多赫提的演出反應冷淡[29]。執行製作人沃倫·利特菲爾德(Warren Littlefiel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多赫提扮演的丹妮絲「艷光四射」,估計是在離開《飛越比佛利》和《聖女魔咒》劇組後想出演本劇改善負面形象。皮特稱讚多赫提的演出,還稱「我們都很開心,氣氛很棒」。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娛樂總裁表示,另找演員取代多赫提不過是因為電視台決定讓節目朝不同方向發展。[30]電視飼料網站刊登雷切爾·塞里科拉(Rachel Cericola)的文章,稱《紅娘公司》因更換多赫提引起媒體關注,躋身「新電視季最有前途的四部情景喜劇」[20]

7月25日,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宣布貝茜·菲利普斯獲選出演丹妮絲,隨後將她定為節目領銜主演[25][31]。菲利普斯2018年的回憶錄自稱對當年聯合派拉蒙電視網替換多赫提頗感不平,所以一度不想接演:「他們先利用她大肆宣傳,事了後又一腳踢開,如此行徑實在太不地道」[32]。文斯·維魯夫認為,以菲利普斯取代多赫提後,節目就由以丹妮絲為核心變成群戲演出,紅娘公司所有成員都是主角。在他看來,觀眾「可能會對節目只關注某人愛情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到厭煩」,這樣的改動能避免上述俗套。[13]

有報導稱佩吉·肯尼迪Page Kennedy)一度考慮參演本劇,但後來決定在美國廣播公司電視劇《絕望的主婦第二季扮演卡萊布·阿普爾懷特(Caleb Applewhite[33]洛杉磯湖人退役球員里克·福克斯在三集節目客串出鏡,詮釋克麗婭的男友大衛[34]梅根·馬克爾在分集《一對一》(One on One)客串出演地鐵工作人員[35]。聯合派拉蒙電視網秉持「唯一積極為非裔美國觀眾提供節目的電視網」立場,本劇演員陣容同樣趨於種族多元化。蒂姆·古德(Tim Good)在《舊金山紀事報》發文指出,本劇製作僅有選角值得認可。[36]

劇中情節發生在紐約,實際是在好萊塢派拉蒙製片廠布魯多恩大廈(Bluhdorn Building)取景[37],採用多鏡頭模式[12]。自由撰稿人艾倫·科爾仕創作第19集劇本[19]。除試播集外,其他分集標題都是過去的情景喜劇名稱[2]。過渡畫面採用紐約市景觀,並配上當代音樂,如黑眼豆豆2005年單曲《勿傷我心》(Don't Phunk with My Heart)、凱麗思Kelis)2003年單曲《奶昔》(Milkshake)。《PopMatters》的托德·拉姆洛(Todd R. Ramlow)認為,這些音樂旨在進一步吸引包括黑人與白人在內的城鎮居民收看,他稱讚「通常面向黑人目標觀眾的電視台願意嘗試」吸引其他族裔[1]

分集

更多信息 集數, 標題 ...
Remove ads

反響

播映

2005年8月6日,聯合派拉蒙電視網正式訂購13集《紅娘公司》,同年11月7日續訂全季共22集,媒體預測節目會停播[62]。2006年,節目在英國LivingTV播出[63],2008年又經芬蘭第四台在芬蘭播映[64][65]。為吸引城鎮居民收看[66],聯合派拉蒙電視網除本劇外還同期推出《阿傑出少年》、《伊芙》(Eve)與《理髮店》(Cuts[27]。電視網還把《WWE SmackDown》改到周五播出,周四集中播放情景喜劇,希望把周四打造成「劇本節目之夜」,吸引電影製片商為宣傳新片投放廣告[67]今天》欄目認為《紅娘公司》與《阿傑出少年》未必會像電視台期待的那樣吸引相同觀眾群[66],兩劇品質也不在同一水平面,《紅娘公司》要差得多[10]。《阿傑出少年》的觀眾起初有59%繼續收看《紅娘公司》[68],但後來逐漸流失大部分受眾,證明電視台的宣傳策略失當[69]

據塞里科拉報導,《紅娘公司》每集約有360萬觀眾收看[62],《荷里活報道》發文聲稱節目在18至49歲年齡段的尼爾森收視率成績是1.0/3,在2005至2006年電視季地面電視聯播網節目中排第141[70]尼爾森公司的統計表明,節目在「12至17歲拉美裔」人群的收視率很高,在2005年收視人數中占絕大部分,達340萬人。《紅娘公司》在12至17歲拉美裔女觀眾群的收視成績好過聯合派拉蒙電視網情景喜劇《一對一》和《一半一半》(Half & Half)。[71],觀眾總人數在聯合派拉蒙電視網所有電視劇中位居上游[68]。與上一年電視季的同一時間段相比,節目首播在18至49歲年齡段觀眾群的收視率上漲六個百分點,18至34歲女觀眾增幅五成三,18至49歲女觀眾增加118%[72]

聯合派拉蒙電視網2006年與WB電視網合併組建CW電視網,《紅娘公司》及聯合派拉蒙電視網大部分節目停播[73]。《危機》(The Crisis)雜誌的弗恩·吉萊斯皮(Fern Gillespie)譴責CW電視網甫一成立就「一口氣消滅八部非裔美國人喜劇中的五部」,還對美國三大電視網都沒幾部非裔美國人情景喜劇深感失望:「青年藝術家沒有磨練技能的機遇,可能會影響整整一代人」[74]。評論家蒂姆·古德曼(Tim Goodman)指出,兩家公司合併造成六部面向非裔美國人的節目取消,其中《紅娘公司》還是非裔女演員主演。在他看來,這些節目取消代表各大電視網「逐漸淘汰利基市場節目」。[75]《紅娘公司》沒有通過藍光影碟或DVD發行[2][76]

Remove ads

專業評價

Thumb
霍利·羅賓森·皮特因出演《紅娘公司》獲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形象獎提名

《紅娘公司》播出後反響不一。《烏木》(Ebony)雜誌的宗德拉·休斯(Zondra Hughes)認為本劇在非裔美國演員主演的黃金時段電視節目中頗具潛力,其中又以皮特和奧福曼最為耀眼[77]。節目在LivingTV開播後,《每日紀事報》發文將其列入「每日精選」,建議喜歡喜劇的觀眾收看[63]。黛安·沃特斯(Diane Werts)在《新聞日報》(Newsday)發文,稱讚劇中人物形象鮮明、分工明確,編劇「點到即止,盡顯明智」[78]。皮特在第37屆有色人種進步協會形象獎角逐中獲喜劇類最佳女演員獎提名[79],但不敵出演《阿傑出少年》的蒂琪娜·阿諾Tichina Arnold[80]。據菲利普斯所述,昆汀·塔倫蒂諾是本劇粉絲[32]

Metacritic根據17份評論為本劇打分28(最高100),表明節目整體反響不佳[78]The Futon Critic的布萊恩·福特·沙利文(Brian Ford Sullivan)稱讚文斯·維魯夫戲份不多但表現特別亮眼,不過對婚介工作的刻畫不及2005年電影《全民情敵》[9]。勞拉·弗里斯(Laura Fries)在《綜藝》雜誌發文,稱本劇氛圍怪異,演員頗具風度,劇本乾淨利落,但劇情和人物缺乏新意[6]。《今天》的喬恩·波內(Jon Bonné)和蓋爾·法辛鮑爾·庫珀(Gael Fashingbauer Cooper)認可劇中請來各族裔演員演出,但感覺喜劇內容貧乏,演員再怎麼竭力表現也難以回天[66]。《洛杉磯時報》刊登保羅·布朗菲爾德(Paul Brownfield)的文章,批評《紅娘公司》喜劇效果實在欠佳,明顯不及HBO情景喜劇《喜開二度[3]。莫琳·瑞安(Maureen Ryan)在《芝加哥論壇報》發文指出,本劇在《阿傑出少年》之後播出,注定會被輾壓成碎片,估計很快就會如同註腳般消失在歷史長河[15]

評論員對菲利普斯的演出與丹妮斯的人物塑造反響不佳,覺得角色令人感到厭煩,無法讓觀眾感同身受。弗吉尼亞·赫弗南(Virginia Heffernan)就覺得丹妮絲不像1995年電影《獨領風騷》中艾麗西亞·希爾維斯通扮演的雪兒·霍洛維茲(Cher Horowitz)那樣充滿魅力[11]。《今日美國》的羅伯特·比安科(Robert Bianco)對節目評分僅半星(最高四星),稱菲利普斯的表演就是在「動個不停:面部扭曲、身體抽搐,仿佛總是像驢子般尖叫」,令節目變得「實在難以忍受」[10]。馬修·吉爾伯特(Matthew Gilbert)在《波士頓環球報》發文,認為節目內容空洞,把單個笑料無限拉長,丹妮絲背景類似《俏紅娘》中艾麗西亞·希爾維斯通的角色,但就是讓人提不起興趣[14]。《匹茲堡郵報》刊登羅布·歐文(Rob Owen)的評論,認為多赫提更適合扮演丹妮絲,「自信滿滿」的形象加分不少,菲利普斯的演出讓他感到「眼花繚亂、神經質,純粹就是瘋子」[81]。拉姆洛認為,與《慾望城市》相比,本劇的女角色費盡心機依舊表現拙劣,能力實在有限[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