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紅金眼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红金眼鲷
Remove ads

紅金眼鯛學名Beryx splendens),俗稱紅大目仔紅皮刀,日本料理中稱呼為金目鯛,是金眼鯛科金眼鯛屬的魚類,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海域。該魚身體大部分為亮紅色,腹部為銀灰色,口大而斜向前,眼睛極大,主要以甲殼類、頭足類和小魚為食。該魚主要棲息於400—800米水深的大陸坡上,但魚苗通常在淺海成長。紅金眼鯛是商業價值極高的食用魚,適宜各種烹飪方式。其分布範圍內多處水域有針對此魚的大規模商業捕撈,也因此該魚在部分海域的種群嚴重衰退。

事实速览 紅金眼鯛,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物種命名

紅金眼鯛由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托馬斯·羅威於1833年在倫敦動物學會的會議論文中正式描述,其正模標本採集自馬德拉群島海域[3]。其屬名「Beryx」據稱是康拉德·格斯納書籍中的魚名,但具體指代的物種已不可考[4],而該魚的種加詞「splendens」意為「發光」,指的是其亮紅色的體色[5]

外貌描述

紅金眼鯛身形橢圓而側扁,身體大部為亮紅色,而腹部為銀粉色。該魚口大、斜向前,口中有絨毛狀齒。其背鰭上有3—4根棘刺與12—15根鰭條。該魚臀鰭起點大致與背鰭末端對齊,其上有4根棘刺與25—30根鰭條,尾鰭深叉[6][7]

物種分布

紅金眼鯛廣泛分布於全球除東北太平洋以外的熱帶與亞熱帶水域。其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分布範圍西至東非海岸,東至日本與新西蘭,在東大西洋的智利沿岸亦有分布。該魚在東大西洋分布於北至南歐與加那利群島,南至南非的水域,在西大西洋的分布範圍則位於緬因灣墨西哥灣之間[4]。傳統觀點認為紅金眼鯛並不分布於地中海,但其在西地中海有零星記錄,可能是東大西洋的種群經直布羅陀海峽擴散所致[8]

生態與習性

棲息地

Thumb
紅金眼鯛常棲息於深水珊瑚附近

紅金眼鯛為底棲魚類[9],一般棲息於大陸坡上,水深通常在400—800米之間,最深可達1300米[4]。其多出沒於海底山海底高原洋中脊上方,尤其是存在深水珊瑚的棲息地[7]

食性

紅金眼鯛為肉食性魚類。其獵物種類繁多,包括蝦、蟹、蝦蛄等足類等甲殼類、頭足類樽海鞘,以及燈籠魚鑽光魚蝰魚帶魚深海魚[9]。其中,較小的個體一般以無脊椎動物為食,而更大的個體會捕食更多的魚類[10][11]。該魚有成群進行晝夜垂直遷移的習性,其會在夜間追逐獵物前往較淺的水域覓食,至晝間再返回深水[11]

生命周期

不同海域的紅金眼鯛繁殖季不盡相同。新喀里多尼亞的紅金眼鯛在每年10—12月繁殖[12],智利水域的紅金眼鯛繁殖季則是每年6—11月[13],而馬卡羅尼西亞水域的則是每年的秋冬季節[14].其魚苗會上浮至海面附近,一般在水深不超過50米的淺海發育[15]。該魚的魚苗在長至約2厘米時體態已經與成魚高度相似,但其背鰭的第1鰭條極長,可達該魚吻部至尾柄距離的3倍。這一特徵會在幼魚體長超過17厘米後逐漸消失[16]。紅金目鯛平均在體長28—38厘米時達到性成熟,具體長度因海域而定[12][13][14],此時年齡約為6—8歲[1]

天敵與寄生蟲

遠洋白鰭鯊直翅真鯊鐮狀真鯊會捕食紅金眼鯛[17],而其體內則有黏體動物異尖線蟲寄生[18][19]

經濟利用

Thumb
日本清酒蒸煮的紅金眼鯛

紅金眼鯛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新西蘭、智利以及北大西洋均有針對其的底拖網英語Bottom trawling延繩捕撈作業[1]。其肉質鮮美,適宜蒸、烤、煮等烹調方式,鮮魚亦可用於製作生魚片[1][6][20]

種群保育

紅金眼鯛在紐芬蘭新英格蘭、新西蘭以及智利的種群均因過度捕撈而大幅衰退,而捕魚使用的底拖網亦對其賴以生存的深水珊瑚棲息地造成了嚴重破壞[1]。其中,紐芬蘭、新英格蘭以及智利的種群均已衰退到商業捕撈無利可圖的程度[1][13]。然而,考慮到該魚在西非的各處海底山尚有相當龐大且健康的種群,IUCN將此物種評為「無危」[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